從猛人到僧人:14K「細肥」馬希程的江湖浮沉與禪修人生
在香港黑幫史上,「細肥」馬希程這個名字,既代表了叱吒風雲的猛人傳奇,也見證了一段由江湖踏入佛門的心路轉折。他曾率六名馬仔打退五十人,公開向崩牙駒師公馬交鳳宣戰;他在娛樂圈、金融圈翻雲覆雨,最後又在被兄弟所騙後,登上嵩山少林,了悟世事無常,歸依禪門,成為一位推廣武術與修心養性的教習者。此生兩道門欄——一邊是刀光劍影,一邊是木魚經聲,正是他的人生縮影。
少年失群,踏入江湖
1952年出生於九龍黃大仙東頭邨的馬希程,出身小康之家,父親擁有貨船生意,但常年在外,家中由母親獨力照料。細肥性格剛烈、好強出頭,8歲離家出走、14歲正式走上江湖。他跟隨潮州公子哥洪漢義,拜於14K猛人大傻門下,自此以「細肥」之名行走江湖,開片、劈油、護兄弟,迅速冒起。
三次以寡敵眾,戰南田立威
細肥自小習武,擅長實戰,尤其以近身硬橋硬馬見稱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,是在南田一戰:他帶七名兄弟遭逢對手五十多人圍攻,在極度懸殊的陣仗下,硬生生以三人負傷、一人斷腳為代價打翻三十多人,餘眾潰逃,自此名聲震動江湖,奠定猛人的地位。
江湖兄弟與恩怨:向傻福、馬交鳳宣戰
細肥與14K猛人洪漢義情同手足,曾多次在危急關頭護住其後路;但道不同不相為謀,細肥沒有涉入毒品生意。為爭地盤,他闖入佐敦,與和勝和超級大佬「傻福」對軍多次,鬧得滿城風雨。更有一次,為替兄弟出頭,細肥公開向崩牙駒師公、14K內地重量級大佬馬交鳳宣戰,血戰之中頭留十多公分刀疤,卻不曾退縮。
細肥亦與新義安「紀寶」因潮州鄉情結拜成兄弟。當年雙方於南田夜遭群襲,細肥一力擋下,叫紀寶先上車撤退,最後二人全身而退,情義可見。
入行影圈、出掌製作,商海浮沉
在70年代,細肥常為電視台外景協調,代為「講數」,既懂江湖規矩,又擁有場務經驗,加上他在邵氏接觸過場技,自然成為電視台與江湖之間的潤滑者。他與洪金寶、曾志偉、鄧光榮、張學友、吳君如、吳孟達等人都有合作,並於90年代創立電影公司,製作《表哥我來也》《馬路英雄》《一眉道人》等多部電影,票房表現不俗。
90年代初,細肥北上內地投資金融期貨,正值改革紅利,業務如日中天,月入動輒數百萬。但1996年,一場突變把他拖入低谷——他所信任多年的兄弟,暗中轉走公司股權,將他掃地出門。這一刀比江湖砍刀更狠,直刺他的信念。
少林緣起:學氣功、參禪悟道
受重創後,細肥赴河南嵩山少林寺散心。古剎沉靜、山嵐如煙,他在禪房與緣起間,慢慢放下恩怨與憤懣,開始練氣功、習少林拳、參禪打坐。一年後歸依為俗家弟子,法號「識得希」。他在禪門中找到心靈的安處,也找回了另一種平衡——不是退讓,而是轉念。
兄弟情淡而緣不盡:與洪漢義分道
回港後,洪漢義出獄,邀他共同經營「三四八Disco」。細肥一度全力投入,但終因理念不合、江湖角力等原因,最終一拍兩散。二人關係自此淡去——時代變了,人亦變了。細肥選擇金盆洗手,與過去的「偏門」徹底切割。
放下江湖身份,重拾平常生活
離開江湖後,細肥先在大嶼山東涌做保安,後在機場任地勤,以一個「普通人」的身份生活。他並未放下武術,反而用更清晰的心境去傳承。2015年,他牽頭成立「香港少林武術協會」,獲授少林武術九段,平日於東涌教學生氣功與少林拳術;閒時與相伴多年的妻子牽手於碼頭散步,平靜自在——江湖刀影,終歸成了遠去的風。
總結:一門兩境,從熱血到慧覺
馬希程「細肥」的一生,有江湖的熱血、手足的情義、利益的刀鋒,也有佛門的寧靜、練武的執著與放下的智慧。他的選擇,也許不是每個人能走的路,但他的轉折,提醒世人——再強悍的江湖,也敵不過人心的翻覆;而再深的創痛,也能在覺悟中化為平靜的力量。
從東頭邨到少林寺,從南田之戰到東涌碼頭,一道門欄之內,是木魚經聲;一門之外,紅塵奔走。細肥,以他自身,演給世人看:真正的勇武,未必是劈開刀陣;真正的勇氣,是看清世界,仍選擇善與安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VDuHeQMSMo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