雄霸元朗的四個「江湖大哥」:靠收地起家,從地下秩序步入資本運作
在香港,法治秩序與「地下秩序」常常糾纏不清,尤其是在鄉事勢力強大的元朗。這裡的權力生態,並非簡單由法律與行政主導,更多時候還與黑幫、鄉紳、地產資本盤根錯節地交織在一起。特別是在土地發展及收地這條利益鏈條上,幾位元朗「江湖大哥」憑藉「地頭」與「面子」為地產商打通脈絡,以極低價格向村民收購土地,再以高價轉售予發展商,賺得盤滿砵滿。
本文梳理近年活躍於元朗、影響力舉足輕重的四位代表人物——「濟濟」張全漢、「四眼民」鄧瑞文、「高老和」曾樹和,以及「田雞東」鄧禮東,如何在黑白之間周旋,將土地生意推向台前化。
元朗權力生態:鄉事與黑幫的交錯
元朗一向由鄉紳勢力主導。鄉事組織能掌握大量村務及村地信息,加上與黑道人物的長年往來,形成一條互相補位的利益鏈。與屯門傾向新義安不同,元朗常年由14K與和勝和兩大社團各據一方,其中14K在本區歷來影響力深厚;不過近十年和勝和勢力迅速擴張,深度滲入夜場、土地與地產生意。
在這種布局之下,幾位鄉事與江湖之間的樞紐人物,逐步浮上水面,成為地產開發的「關鍵連接人」。
14K與和勝和的勢力分布
元朗有「14K天下」之傳統,尤其是「元朗之父」四眼細(14K)與其系統人物長期活躍於錦田、八鄉一帶。不過,和勝和近年亦透過財力與人脈重整力量,逐步擴建版圖,尤其在收地市場與夜店業務上與14K形成角力。其中,「濟濟」的崛起,便是和勝和擴張元朗影響力的重要推手。
「濟濟」張全漢:資金與人脈雙線運作的「太上皇」
「濟濟」張全漢被稱為和勝和的「太上皇」,是元朗唐人新村原居民,拜和勝和元老阿偽為「大佬」。他長年以「賤價收地、高價轉售」的模式與地產界合作,在江湖飯局中亦屢被視為牽頭人物。2012年流浮山「小桃園」江湖飯局後,他聲名大噪,成為黑白兩道的關注焦點。
據江湖消息,歷屆和勝和坐館級人物如「子騰」、「串仔」,甚至現任「治權」,都曾獲他資金支持上位。因此在元朗一帶的和勝和成員,多以他馬首是瞻。其後,他更不斷拉攏跨社團與本地鄉紳勢力,將收地網絡制度化、資本化。
「四眼民」鄧瑞文:從14K老炮到地產老闆,跨幫合作的實務者
四眼民(鄧瑞文)為14K出身,於錦田江湖地位極高。2008年「四眼細」於元朗酒樓遭襲後,四眼民召集人手商討復仇,惟因消息外洩遭警方制止並被捕。然而他並未就此收斂,反而轉型以「正當商人」姿態浮面。
2013年,他在元朗錦田成立「弘業地產」,開幕時舞獅封路,排場極大。更耐人尋味的是,開幕花牌中最矚目的並非14K,而是對家和勝和的花牌:「張全漢、子騰、子明、小花、阿拱敬賀」。這場公開的跨幫聯繫,象徵地產版圖已不再是單幫獨行,而是以利益為核心的合作聯盟。
開幕後兩週,另一間「弘利置業」於元江村開張,「濟濟」與四眼民前後腳出席,互動緊密。四眼民的地產布局亦非虛名——早於2007至2009年間,已購入大量元朗土地,分拆重售予原居民,至今仍持有大面積農地。這種「圈地、分拆、轉售」的實務模式,在元朗收地產業鏈中極為常見。
光頭康與新義安:跨幫延伸與村屋業務的結盟
「濟濟」除了與14K人物合作外,亦曾與疑似新義安關連的人物「光頭康」交往密切。光頭康據稱多年來在元朗收購大量地皮,其妻家族也與鄉事人脈根深柢固。他旗下「鄉村物業顧問有限公司」主打村屋租售、農地倉地買賣、丁屋發展等。光頭康被指「出手闊綽」,慣常在村內活動派錢捐助,極得鄉紳歡心。這種跨幫、跨鄉事的合作,進一步擴大了收地網絡的覆蓋與影響。
「高老和」曾樹和:平山「土皇帝」,把持鄉事並與江湖結盟
曾樹和(高老和)在平山與元朗地區具極高影響力,被視為本地「土皇帝」。2011年成為鄉事負責人後,勢力進一步坐大。2013年天水圍事件,他被指動員大批人手到場「維持秩序」。他在鄉事、灰色勢力與江湖之間游走,與和勝和重量級人物「雙英青」相熟,兩人常共同出席地方活動。這種鄉事與黑幫之間的聯動,實為土地生意運作的關鍵。
雙英青曾壟斷荃灣夜場搖頭丸生意,轉低調後與元朗「賭神」人物合作做地產收地。兩者與高老和的多次同台、私下往來,不難看出鄉事平台在土地與江湖資源整合上的樞紐作用。
「田雞東」鄧禮東:多職鄉紳,與幫會關連的敏感人物
田雞東是元朗鄉事代表,身兼下村鄉事委員會主席等職,被視為「元朗大人物」。他曾被指是14K「四眼細」的左右手,與「濟濟」交往密切。2015年他大擺兩百圍宴,濟濟亦到場祝賀;2017年濟濟結婚周年宴,田雞東亦為座上客。不過,他也非未涉風險之人,曾因涉警方的「洗錢行動」被捕;2017年「標封行動」中亦被控自稱14K成員。雖然他本人否認是「大佬」,稱只是「打抱不平」,但其地位與資源影響確實不容忽視。
收地的運作模式:低買高賣、分拆轉售、組織化資本化
元朗的「收地生意」通常包含幾個步驟:
1. 利用鄉事網絡掌握各村土地狀況、原居民信息;
2. 以威脅、游說或關係施壓的方式以賤價收購土地;
3. 分拆地塊轉售予原居民或具資格的買家;
4. 再以高價打包賣給大型發展商;
5. 配合村屋、倉地、丁屋發展,形成長期收益鏈。
這種模式常與江湖勢力結合,具備「談判能力」、「控制力」與「執行力」,進而演變為構造完整的人脈資本系統。
公開化的權勢展示:開幕排場、花牌政治、舞獅封路
2013年四眼民的地產公司開幕,不但封路、舞獅、警員在場,也見到對家和勝和的「群名義花牌」擺在正中央,代表某種「公開的合作」與「象徵政治」。而在各種鄉村活動、壽宴、婚宴上,黑白兩道人物同場露面,亦逐步將過去「台底運作」轉化為「以商人之名」的合法化姿態。
法治的介入:飯局之後,警方行動不斷
自2012年「江湖飯局」曝光後,警方高度關注元朗鄉黑結構。其後多次打擊行動,包括「洗錢行動」拘捕百餘人,以及2017年「標封行動」針對黑社會自稱與集結案件。雖然高壓執法造成干擾,但在資金、鄉事與江湖網絡的交織下,其利益鏈仍難以完全斬斷。
總結:兩種秩序之間的灰色地帶
元朗的土地故事並非單純的「黑幫收地」,而是一套結合鄉事制度、江湖人脈與資本技術的複雜運作。四位「元朗大佬」的角色,既非單純黑道,也並非純粹商人,而是「協調者」與「推進者」。這類人物在法治秩序與地下秩序之間搭橋,為地產商打通障礙,也為地方權力建立新秩序。然而這樣的秩序看似穩定,卻不免帶來制度性風險,令 元朗的土地發展長期處於爭議之中。
從某種角度看,這正是香港社會轉型期的縮影:城市與鄉郊的利益拉扯、法律與人情的博弈、資本與江湖的合作。元朗的故事,仍未結束。若法治秩序無法對地下秩序形成真正的替代,這樣的土地與權力共構,仍會在不同層面持續發生並反覆上演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TyMpYkfZqU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