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義安「總教頭」蘇龍:從城寨少年到泰拳宗師,問鼎龍頭未果的江湖浮沉

九龍城寨的貧苦少年,練出一身硬橋硬馬;一手把泰拳帶進香港江湖,培養出一眾猛人;意氣風發之際,卻起了問鼎龍頭的心,最終在反撲中折戟。蘇龍的一生,是拳理、江湖與抉擇的交織

少年立志:城寨受辱後的逆

蘇龍1944年生於廣東海豐,十四歲移居香港,落腳九龍城寨。少年因體弱遭古惑仔欺負,即立誓習武求存。他先學少林南拳,打好基本,再在糖水店打工時結緣拳館師傅,開始走向實戰之路。多年勤練,使他從弱不禁風變為精悍硬朗,亦養成了「挨得、捱得、肯練」的性格底色

泰拳開悟:由南拳到重實戰的進

二十八歲遇上馬來拳師「蟹元」,蘇龍為其剛猛直接的泰拳震撼,遂改宗融會。自此他以南拳底子結合泰拳的踢、打、摔、肘、膝,力量與速度並重,反應與耐力齊飛,實戰能力突飛猛進。踏上擂台後屢戰屢勝,名頭在江湖間漸起

投身新義安:硬仗打出名

加入新義安後,蘇龍因打得而入列紅軍。一次巷戰面對十餘名持刀圍攻,他以飛膝開路、鱷尾腿破陣,硬生生擊退對手,自此名聲四起。七十年代末,他開設拳館,既授技亦為徒弟撐腰,短短數年收徒上千,成為江湖猛人與實戰拳手的搖籃

總教頭之名:一門三虎、名震港

在蘇龍調教下,猛人輩出。陳志明由跆拳轉泰拳,於澳門擂台打敗「拳王」後聲名大噪;「灣仔之虎」陳耀興武藝精進,稱霸一方;杜鑾信由屢戰屢敗到重整旗鼓,終成「尖東之虎」。新義安與他無直接淵源的江湖人物、以至演藝圈如周星馳、盧慧光、劉德華等,也曾跟隨請益。蘇龍把泰拳在香港發揚,因大規模培育打手而被稱為「新義安總教頭」、「泰拳之父」

宿命對撞:與「雙花紅棍」陳惠敏的恩

江湖流傳「腳有盧慧光,拳有陳惠敏」。因徒弟在擂台上公開叫陣,矛盾牽動兩派氣數。1984年副都夜總會內,兩人相遇爆發衝突,對拆間一度難分勝負,混亂中陳惠敏太太受傷流產,積怨難解。衝突升級至街頭伏擊,終在新義安龍頭出面、14K高層調停下,以道歉與賠償暫告一段落。此役既顯蘇龍的強悍,也映照江湖對錯難斷的殘酷

失意南洋:避風與再

衝突後,蘇龍一度遠走東南亞,於當地拳壇授藝立足,並結識名家「巴差」,再度精進。漂泊數年,他重新找回作為武者的方向:回歸實戰、回歸教學

問鼎龍頭:從試底線到全面翻

1987年前後,新義安因高層被捕出現權力真空。蘇龍自信門生遍佈堂口,遂回港伺機爭位:先在地盤試底線、再搶奪利益,終惹來向家注意。其後於醫院下令門生出手,澳門伏擊向家要角向華波;又有門生試圖「挖」周星馳、更持AK到永勝公司示威,致龍頭家族人心震動。向華強聯同大總管林景隨即反制,先策反王晉倒戈,再逐點瓦解蘇龍勢力。篡位行動迅速崩盤

轉身退場:全身而退的代

在王晉從中調停下,蘇龍得以保命退場,條件是退出江湖。他重開拳館,專注授拳、推廣泰拳,並嘗試與其他門派融合,培養講求全面能力的新世代拳手。年歲漸長,他與昔日徒弟仍在武術界授課交流,把泰拳文化傳遞給更年輕的一代

江湖啟示:拳理之外的界

蘇龍的一生,證明實戰與傳承能改變命運;也證明當拳頭越過規矩、當武力染上權欲,最終只會招致反撲。作為「總教頭」,他用拳養人;作為篡位者,他以身試法,卻在制度與人心面前退敗。幸而他懂得止損與回身,將餘生還給了拳館與學生

從城寨底層到總教頭,蘇龍以苦練和實戰打出名堂;從問鼎龍頭到全身而退,他在江湖與規矩間交足學費。未能成為龍頭,卻成了傳承者與泰拳宗師——這是另一種更持久的勝利。江湖的榮光轉瞬即逝,唯有技藝與師承,可以在時間裡留下真正的刻痕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OsbxAQvAtA
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