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巴掌掀起的腥風血雨:從梅艷芳被掌摑到「灣仔之虎」殞落的江湖連鎖反應
1992年,梅艷芳在澳門酒吧被人連摑兩巴,原是一場酒後無理的羞辱,卻迅速演變為跨越港澳、牽動新義安與14K、東聯社等多方勢力的江湖風暴。這場「蝴蝶效應」令兩位大佬先後喪命,天后被迫遠走泰國避禍,也把娛樂圈與黑道那條若即若離的界線,撕開得血淋淋。
一、百萬支票與兩記耳光:羞辱如何點燃引信
梅艷芳與友人在澳門酒吧消遣,一名自恃有勢的人遞出百萬支票,逼她即席登台。梅艷芳拒絕,對方即上前連摑兩巴。坊間多以14K堂主王朗維為動手者,後李修賢指稱動手者乃其身邊「大強」,但這筆帳最終仍算在王朗維頭上。向太聞訊到場震怒,先把梅艷芳帶走,勸以大局為重。然而,這一巴不只打在天后臉上,更打在一整個江湖的面子上。
二、義氣與舊仇疊加:「灣仔之虎」拔刀相向
陳耀興早與澳門14K結怨——向氏兄弟意圖進軍澳門博彩,他奉命打頭陣,卻被崩牙駒系猛將逼退,心頭鬱氣難消。梅艷芳之辱更牽涉情義:她是「尖東虎中虎」王晉的紅顏知己,而陳耀興與王晉結拜,曾受託照應「阿妹」。義氣與舊仇疊加,他翌日便伏擊王朗維,先斬致重傷,繼而派人持槍入院「補花生」,終於斃命。
三、反噬來自主場:賽車場外的致命伏擊
王朗維遇害震動澳門,14K與 allied 勢力伺機尋仇。1993年11月,陳耀興不顧反對赴澳參與格蘭披治大賽車,奪亞軍後返酒店途中,三名電單車槍手近距離開火,「灣仔之虎」當場身亡。其後有人自稱王朗維胞弟登報認責,並揚言下一個是梅艷芳。天后被迫離港,遠赴泰國匿藏半年,直至1994年方重回公眾視野。
四、真兇與報應:十年後的代價與兄弟的回手
多年後指向真正槍手的線索才陸續浮面,而陳耀興之弟陳耀康接手灣仔地盤,誓要報仇。他沒有躁進,而是耐心候機,最終以行動回敬仇家,並在日後選擇自首,漸次淡出江湖,改走半政半商之路。江湖報應,來得慢,但總會來。
五、另一條仇線:東聯社老東就、張學友與「查水費」
陳耀興與東聯社早有梁子:一說源於灣仔地盤之爭,魚頭王設「紅門宴」欲置之死地,後被王晉領眾救出,兩幫自此開打;另一說則牽涉演唱會盤口——歌神張學友為解兄長賭債,透過陳耀興找上「演唱會之父」老東就承包事務,散場後查水費卻「五十代一百」,從此種下仇怨。1997年大B哥酒吧開張夜,陳耀康率眾斬殘老東就,對方遂流亡東南亞,最終付出二千萬「贖命」言和。2009年老東就腦中風身故,江湖一筆,亦算勾銷。
六、「尖東虎中虎」黃俊的影子:面子就是江湖的命脈
此役背後,也有「尖東虎中虎」黃俊的面子問題。梅艷芳與尖東系交好,「兩巴」既辱天后,亦辱尖東之面。江湖最在乎的,從來不是銀碼,而是「面」。面子一失,刀光便起,連鎖反應由此加速。
七、天后遠去與城的痛:娛樂圈與黑道的撕裂
1994年《醉生夢死之灣仔之虎》上映,被視為兩地勢力某種「握手」象徵,戲裡戲外像在為血案加一層薄紗。然而,2003年12月30日,梅艷芳因癌離世,停在四十芳華。那兩記耳光,不只是對一位藝人的羞辱,更揭開了九十年代港澳黑幫滲入娛樂生態的暗面——其後再多和解與粉飾,也抹不掉歷史陰影。
總結
一場酒吧風波,牽出恩怨、義氣、面子、利益交織的連環劇:王朗維倒下,陳耀興殞命,梅艷芳遠避他鄉,東聯社老東就遭報復,張學友的演唱會傳言引出另一條仇線。江湖從來不是單一因果,而是多米諾骨牌:一巴掌,推倒一排人與事。當風聲散去,留下的是城市的記憶與疼痛——也是對「不讓暴力決定秩序」這句話的遲來共識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SOCuKsaKNU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SOCuKsaKNU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