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泊車仔到和勝和坐館:冼寶明的逆襲江湖路
他不是天生的贏家,出身普通、學業平平,最初只是在小酒吧看場、替人泊車的「小馬仔」。卻憑著靈活手腕、人脈經營與敢拚的性格,跨界影圈與江湖,最終坐上和勝和「坐館」之位,成為在新義安、和勝和之間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段傳奇。
少年失學與江湖初探:從新義安的小角色開始
冼寶明1956年生於香港,少年時不愛讀書,混跡街頭,約二十歲加入新義安,跟隨小頭目闖蕩。他在九龍塘一間酒吧看場、泊車,做了六七年,江湖資歷不深、收入亦僅夠糊口。一次因處理醉客事件,還與當時未走紅的周星馳結下「拳腳」之緣,埋下往後戲裡戲外再會的伏筆。
為愛轉身:入行電影、打開人脈
為了負擔拍拖開支,他轉到電影公司做日薪工作。1989年進入曾志偉的友和,翌年轉投向華強、向華勝的永勝電影公司任製片,負責場景、協調與「散數」。此後與周星馳、劉德華、吳孟達等合作,《賭俠》《上海灘賭聖》等片場內外的人情與規矩,讓他迅速拓展上層人脈,也練就了處理複雜關係的能力。
女人成就「女人街」:轉投和勝和的關鍵一步
九十年代末影市轉弱,他在旺角「女人街」做檔位生意,地頭屬和勝和。期間結識幫中元老「大飛」,最終轉會加入和勝和。憑著在影圈累積的關係與在地經營,他的女人街生意越做越大,江湖名聲亦日漸坐實,成為和勝和不可忽視的人物。
競逐坐館:從票倉到龍頭的破局之戰
2010年和勝和重選坐館,冼寶明在大飛力撐下出戰,對手陣營則獲「雞腳黑」一派與上水系統支持。最終他以9票勝出,但為平息幫內矛盾,社團史上首度採「雙坐館」制度,由他與「王校長」並肩掌舵。冼寶明上任後,推動「現代化」:設計電子會徽、分色級別以吸納年輕成員,並嘗試讓資金投向地產等較「白」的生意,為幫會尋找更穩定的收益與形象。
風險與代價:臥底、判囚與交棒
坐館亦意味著被高度關注。2010年一次廟街生日宴行動,他與多人被捕,因三合會相關罪行入獄六個月。2013年卸任,交棒「肥堅」,卻在慶功當晚再度被捕。2015年再因臥底行動被牽連,所幸最終無罪。幾番拉鋸,讓他對純粹的江湖生活心生倦意。
回歸影圈:把江湖搬回銀幕
退下火線後,他重返電影世界:2016年成立名利電影製作,籌備《一炮三響》,2018年拍成《女人街再見》,從資金、製作到客串演出皆親力親為,力求把香港江湖質感如實還原。首映禮星光雲集,亦印證他跨界的人脈與號召力從未散場。
人脈即資本:他如何「超越」的關鍵
冼寶明的「超越」,並非武力壓制,而是三把刀——
· 片場磨出的協調刀:能與商界、演藝、幫中多邊對話,善結善解。
· 女人街練出的生意刀:會算盤、懂地頭,能把散亂資源變成可控現金流。
· 組織升級的制度刀:以符號與等級重新凝聚年輕人,拉近傳統幫會與新世代。
江湖與人生:留名與留路
他經歷臥底、判囚與權力重組,也曾與向華強系、周星馳等有過交集。最終選擇以電影梳理江湖,以半退場的方式保存人情與退路。相比許多只剩一地血雨腥風的結局,冼寶明將「江湖資產」轉化為「影視資產」,可謂高明。
總結
冼寶明走過的,是一條從泊車仔到坐館、再從坐館回到製片人的回旋曲。他以人脈為槓桿、以制度為槓桿,完成從「小角色」到「坐館」的跳躍;也在退場時,用電影把傳奇存檔。江湖看似只講成王敗寇,實則更考驗「留名」與「留路」——冼寶明兩者俱得,這或許正是他能成為傳奇的真正原因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TVmTmG9JYQ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