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勝和最年輕坐館邱子騰:由麻雀館起家、結義洗米華,一句「吹水」惹來一鍋端
燈紅酒綠的尖沙咀,從不缺傳奇。32歲被內定為和勝和坐館的邱子騰(江湖花名「紫藤」),出身夜場、靠麻雀館與外圍馬起家,又與「洗米華」結義結盟,風頭一時無兩;卻也因高調「吹水」與入會儀式,被警方連番拉人。一代後生坐館,最後把江湖熱鬧換作家門清靜,故事既喧嘩亦唏噓。
童年與出路:在霓虹下長大的不良少年前傳
出生於1980年的邱子騰,自小在演藝、夜總會氛圍中長大;父親由亞視演員轉做夜總會部長,家中三教九流進出。少年受染,與夜場古惑仔為伍,迅速在圈內嶄露頭角,為其後踏入和勝和埋下伏筆。
投身和勝和:拜「雞腳黑」門下、麻雀館起家
九十年代末加入和勝和,拜勢頭正盛的「雞腳黑」系統為師(屬其「徒孫」一脈)。憑口才與手腕,他接手油麻地、廟街一帶麻雀館;牌檯賺勢帶動外圍馬,現金流滾動成資本,短年內再開酒吧,把觸角伸到尖沙咀、元朗。
人脈版圖:太上皇撐腰、三社團「鐵三角」
邱子騰懂交際,結識和勝和「太上皇」張傳翰、老前輩「濟濟」等,江湖信用逐步累積。其後更與新義安「細B」陳孝廉、澳門14K「洗米華」結義,形成跨社團「鐵三角」:一邊打點娛樂、賭廳資源,一邊維持地盤秩序,為和勝和帶來實際利益,也托高了他的議價權。
32歲內定坐館:派系角力中的「青年共主」
2011年底,高層會議推選他為下任坐館候選;2012年更有重量級前輩斥資打點鋪路。同期競逐者包括Ben仔光、沙田咪、肥堅等,各有靠山與資歷;在雞腳黑系統與前輩力撐之下,邱子騰憑成績、網絡與年輕化形象,坐穩呼聲。其後雖與沙田咪分別上位,各司其職,但他「後生坐館」的標籤已深刻入骨。
風格與手段:柔性擴張、以談判換長遠
他深知九七後環境丕變,單靠火拼難以長久,於是以「經濟先行+關係管理」為核心:擴大合夥盤、在必要時與敵社團合作分享利益,換取可持續的地盤收益與低衝突度的秩序。這種務實作風,讓他在幫內累積「肯承擔、講情義」的口碑。
兩度撞線:高調「吹水」與入會儀式遭「一鍋端」
高調也有代價。其間曾因在KTV帶隊「喊口號」與自稱坐館,被警方以三合會條例拘捕;他主動認罪扛事,避免臥底身份曝光,反令幫內威望不減反升。2020年12月,他又在深水埗關帝廟外主持入會儀式,當場與「沙田咪」等六男一女被捕——象徵警方對黑幫「零容忍」的新常態。
退位與反思:海味店門口,比刀光更難的是家庭
做了數年坐館後,他選擇退下火線開海味店,試圖淡出一線江湖。服刑期間,太太抱著剛滿周歲的孩子探監的一幕,令他直言「最遺憾係冇畀到屋企安穩」。過去他也曾以慈善捐助孤兒院、成人學校自勉;雖被法官評為「小恩小惠」,但至少折射他想從喧嘩回歸日常的念頭。
評價與啟示:從高光到歸寂,江湖與現實的拉鋸
邱子騰的上位,靠的是夜場盤根、牌檯現金流、人脈經營與跨社團結盟;他的下坡,來自於高調與法網緊縮的時代背景。這是一個江湖專案管理者的樣本:懂收入結構、懂風險控管、也懂「面與利」的平衡——但當法治強勢與監管嚴厲成為常態,最聰明的江湖,也敵不過現實的收口。
總結
「最後生坐館」的傳奇,既是霓虹下的少年狂夢,也是警鐘。邱子騰以三十出頭登峰,靠牌檯與交情築城;又在多次「吹水」與入會儀式中被一鍋端,終悟熱鬧之外是責任與代價。江湖路險,不如歸家——這或許是他留給後來人的最後答案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pRfRWRaxKs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