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安樂「白面書生」溫貴:三年崛起,奠定第一社團的傳奇

他沒有驚人的武勇,也非出身顯赫,但憑藉過人的遠見與謀略,在短短三年內將一個小堂口擴展十倍,並最終自立門戶,令和安樂成為香港最具實力的江湖社團。他,就是和安樂的「白面書生」——溫貴。

安樂堂的起源

1906年,安樂汽水廠成立,廠工人自發組成一個堂口,名為「安樂堂」,隸屬於勝和。因多為汽水廠工人,江湖人又稱之為「水房」。最初的安樂堂不過是小社團一隅,缺乏野心,僅能在有限地盤內維持生存。

1909年端午節,紅門大佬「黑骨人」來港,提出「以和為貴」的理念,自此不少社團名稱前加「和」字,安樂堂也逐漸被納入更大洪門體系。1921年,溫貴的加入,徹底改變了安樂堂的命運。

白面書生初露鋒芒

出身平凡的溫貴,既非武藝高強,文化水平也有限,但他有野心、有膽識,更有謀略。加入安樂堂不久,他便在與和勝堂的衝突中嶄露頭角。當時安樂堂處於劣勢,敵眾我寡,溫貴卻設下埋伏,以少勝多,不僅守住油麻地,更打響了自己的名號。因相貌斯文,他自此被江湖人稱為「白面書生」。

三年壯大十倍

成為堂口老大後,溫貴著手改革。他創立「造海底」制度,建立會員制,收取會費,再成立金融公司放數,形成源源不斷的資金流。錢來了,他便大肆招人、插旗拓展地盤,開分店、設據點,三年間,安樂堂人數由三百激增至三千,實力暴漲十倍。

自立門戶,成就和安樂

見和勝和自立門戶,溫貴野心再起。1934年,他謀劃安樂堂脫離和勝和,獨立為「和安樂」。他將社團劃分為十條線,各由紅棍與白紙扇管理,下設堆頭,使命令層層貫徹,組織嚴密,效率遠勝其他社團。

短短數年,和安樂的規模超越了和合圖與和勝和,成為香港第一大社團。江湖中甚至流傳一句話:「最老福義興,最大和安樂。」足見其聲勢。

總結

溫貴以智謀奠定了和安樂的基業,將一個小小「水房」推上全港之首。他憑藉「以和為貴」的思路,避開無謂的刀光劍影,靠制度、財力與組織,建立起一個能與任何社團分庭抗禮的龐然大物。正因有「白面書生」的謀略,和安樂才能在百年風雨中屹立不倒,成為香港江湖歷史上一段無可忽視的傳奇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QtQ_CnO0_M
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