荃灣線的隱形軍師:聖和「傻福」的江湖棋局

在當下的香港江湖,若論誰能「擔第一支旗」,不少人會指向聖和系統。而在聖和盤根錯節的人脈與場子背後,有一位始終若隱若現、卻能左右局面的操盤手——傻福。他曾以狠勁打出名堂,以腦筋守住局面;台前有人衝鋒,台後他撥雲見日,將荃灣線打造成「聖和兵庫」。這是一段關於隱形大佬如何布局、蓋網、收招的江湖故事。

從荃灣起步:硬橋硬馬打出「兵庫」

出身荃灣的大悲芳,傻福少年好勇鬥狠,先拜聖和早期元老「燒雞」,後轉投「盲毛勤」門下,再認「鬼手」王英傑為契爺,出入荃灣、尖沙咀兩線,逐步打出名堂。
八十年代,14K梅字堆話事人「朱嘴雄」北上染指荃灣地面,雙方連番血戰,最終在兩幫元老調停下休兵,但朱嘴雄「有來無回」——對傻福自此心存顧忌。其後又與聯英社為小巴線路交鋒,重創對方猛人韋傑,荃灣線自此穩住基本盤,奠下「兵庫」之名。

兄弟分工:傻澤守荃灣,傻福上岸做生意

基礎打穩後,傻福逐步退居幕後,由親弟傻澤接手荃灣話事;自己則轉戰翻版碟、過澳門撈賭,再把資金回灌尖沙咀夜場與地產人脈,形成「樓上投資、樓下看場」的雙軌結構。聖和五大元老中,傻宅人馬最盛,兩人一明一暗、互為犄角,將荃灣線打造成可戰可守的兵站。

荃灣系的對手與邊界:白頭仔、雙英青與地利之爭

同系之內,並非沒有張力。荃灣後起之秀「雙英青」身手了得、頗得年輕人追捧,曾進軍澳門失利後回流,勢頭已不如前;其場子遭放火、後被阿Sir釘上而轉出新界北發展。到元朗收地一帶,雙英青與傻宅人馬利益衝突加深;背後更牽動與「上水皇帝」白頭仔的關係網,盟友與對手,一線之隔。
2009
年前後,「Cup R Disco」風波、粉嶺麻雀館燃燒彈事件、雨夜飛車追斬等連鎖摩擦,本質皆是尖東夜場與新界地盤利益的外溢;白頭仔喪妻期間在幫內調停下與傻福止戰,但荃灣線「敢衝、敢接火」的作風,也因此在圈內坐實。

14K的交鋒與過招:從朱嘴雄到胡蘇勇

除朱嘴雄外,傻福與14K之間亦有多回合過招。
2005
年,倫敦廣場 Cyber-A Disco 看場糾紛,傻宅在場硬吃一記,隨後深夜燃燒彈「回敬」;終以胡蘇勇與傻福面談,各退一步收科。
2008
年前後,大圈話事人高D捲入股權風波,內地富豪請傻福鎮場;同年「四眼柱」街頭遇襲,江湖謠傳與傻福追債相關——是真是偽,外人難證,但也反映了傻福「能文能武、能打能談」的流派氣質:場面要得住,數目要算清。

幕後之道:嚴控前線、恩威並施

荃灣線由傻宅主持日常,五大金剛(ETB、少行、痴線勇、野仔、廟街郎)各司其職,強硬到「自己人犯規也要開刀」。碼頭凍肉線傳出內鬥血案,亦顯其紀律與風險的兩面刃。
傻福本人體現「恩威並施」:一面嚴格約束前線衝鋒的尺度與紀律;一面對退役長輩與老兄弟伸手相助——如照拂卸任坐館胡蘇昆在自家水療館「養身」,讓其安穩度晚年。這些舉手之勞,往往在關鍵時刻成為凝聚人心的隱形籌碼。

若隱若現:低調的「攝政」美學

2001年後陸續有人、事受壓,傻福多次暫避鋒頭,盡量不拋頭露面;即便五年前聖和太上元老國龍辭世、幫內大佬雲集弔唁,亦僅見其花牌不到其人。
但江湖早已承認:荃灣線的盤根、尖東的話語權、與新界北的觸角,背後皆有他布局的影子。這種「消失的存在」,恰恰是他最穩的護身符。

總結

傻福的江湖路,從「硬橋硬馬」到「上岸操盤」,既靠狠勁,也靠算勁。他一手鍛造荃灣線的戰力與紀律,以傻宅為面、以自己為裡,外抗十四K、內撫同門張力,穿梭尖東與新界之間,用場子、人脈與資金編織出一張韌性極強的網。
在今日江湖日薄西山的大背景下,「誰能擔第一支旗」也許已不如往昔重要;但回望這盤棋,傻福之於聖和的意義,正是低調而長久的「攝政」:不在台前搶一刻的光,而在台後保十年的局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RhBlGovzeg

Youtube專欄:恩怨無盡 - 廣東話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