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周洪賓」的香港薄餅夢:一位意大利人的廣東話人生
從「仆街」到「周洪賓」:外國人講廣東話的奇妙旅程
Jacopo,一位來港15年的意大利人,原以為自己的中文名是「仆街」,因為太太常這樣叫他。後來他在「打小人婆婆」的指點下,獲得正式中文名「周洪賓」,寓意五行缺水,要「濕」一點。他不只愛香港,更愛廣東話,甚至開設YouTube頻道,拍片用廣東話在牛腩店下單,短短一個月就吸引數十萬點擊。
歡喜冤家:異國夫妻的日常鬥嘴哲學
Jacopo與香港太太Celine在匈牙利旅行時相遇,幽默與「無厘頭」令彼此一拍即合。他形容Celine是「套餐」——漂亮、可愛、聰明又浪漫。二人婚後回港創業,鬥嘴成為生活日常:「如果我有錢,我想買個新的太太。」但其實,他只是太著緊。
從雪糕到薄餅:創業路上的甜與苦
Jacopo曾在意大利學製作Gelato,2010年在西貢開雪糕店,後來與同鄉Max合夥開薄餅店。雖然初期生意不錯,但隨著選址失誤及經營壓力,一度陷入低潮。他患上「雪糕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,只要生意差就焦慮不安,甚至不上班。
廚房是實驗室,也是夫妻的戰場
Jacopo自學薄餅技術,憑化學背景調配酵母,製作出連意大利人都認可的菠蘿薄餅。他堅持用台灣鳳梨,加砂糖與蜂蜜,挑戰傳統。他說:「我們的哲學是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給人品嚐。」但太太Celine卻認為薄餅店最重要的是可樂和雞翼,兩人常在廚房激烈討論。
音樂是紓壓良方,家庭是最大支持
Jacopo熱愛音樂,曾在意大利組地下樂隊,來港後用僅餘四萬元買琴,成為他紓壓的唯一工具。他喜歡照顧兒子,能陪玩數小時不累。Celine則是將他從外太空拉回地球的人,默默支持他的創作與頻道。
廣東話是連結社區的橋樑
Jacopo開設YouTube頻道,拍攝自己講廣東話與街坊互動。他說:「廣東話很好笑,很直接。」他學會「呃鬼食豆腐」、「吹水」等片語,走進深水埗、長洲等「真香港」地區,與街坊打成一片。他說:「我屬於香港,這裡是家。」
從異鄉到歸屬:一段屬於香港的愛與堅持
Jacopo與Celine育有三名子女,生活高低起伏,創業艱辛,但他們從未放棄。他說:「我回意大利反而沒有家了,要住酒店。」而香港,才是他真正的歸屬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wvX8HnZKPs&ab_channel=MillMILK
Youtube專欄:Mill MIL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