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塘食物工場的家庭日常:中年危機後的重生
在觀塘一間食物工場,周末總有陣陣外國音樂飄揚。一家人分工合作,有人煮粥、有人包裝、有人拍宣傳照,畫面溫馨而有序。但這一切,其實源自一場中年危機。
50歲突遇失業 家人變成最大倚靠
主角曹生,曾在90年代攻讀資訊科技碩士,於大公司做到中高層,卻在50歲時突然被裁員。他坦言:「學了大半人生的東西再用不上,可以靠的,或者只有家人。」面對現實,他選擇與家人一起創業,重拾生活意義。
從IT到飲食 靠經驗和堅持創業
曹生本身家族經營香港第一代茶餐廳廣興隆,從小對食物有要求。但畢業後他入行資訊科技,並在大公司工作超過20年。裁員後,他曾經營外傭中介公司,經歷疫情再轉跑道,最終投身飲食,開設食物工場。
他用IT思維管理食物生產:「這是我的工作紙,所有食材份量都放在這裡,我稱它為食物計算機。」憑著精細分工和有效管理,他每日一人煮出40至50包雞粥,還有堅果、月餅等產品,全部用料認真。
家庭齊心協力 分歧中見溫情
曹生的太太和女兒經常來工場幫忙,女兒負責包裝和拍攝宣傳照。雖然父女二人在拍攝和審美上經常有分歧,但大家都尊重對方的決定,互相學習:「他比較專業,因為這是他的工作地方,但在家裡就不同了。」
即使工作上有爭執,但一家人都覺得這些互動是家庭回憶的一部分。「哪有父母不喜歡見到子女一起?」曹生坦言,沒有家人的支持,做生意會辛苦得多。
生活轉變 幸福其實很簡單
轉行後,曹生反而多了時間陪家人,能親手煮早餐給他們吃。家裡有規定:「大家吃飯時不准看電話,要聊天。」女兒也坦言:「以前沒那麼多時間見到爸爸,現在知道他忙什麼,家人更親近。」
儘管曹生自嘲:「中年危機過了,現在開始老年危機!」但他也很滿足:「這行業會繼續走下去,這差不多是我的最終目標了。」
家庭的標誌 溫暖的連結
女兒小時候畫過一個商標,三條線象徵家庭的連繫——爸爸、媽媽和她自己。曹生看著也會心微笑:「這個很漂亮。」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0P-PSg5Ru4&ab_channel=MillMILK
Youtube專欄:Mill MIL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