鴨寮街黑膠王國:Paul的500呎傳奇人生

在香港黑膠唱片界,有一位傳奇人物——鴨寮街的Paul。他的家早已被黑膠唱片佔據,唱片堆滿至廁所、廚房都無法使用,只剩下一個細小的洞口活動。Paul甚至寧願讓唱片「住」屋,他自己則經常在街上睡覺、到公廁洗澡。這一切,只因他對黑膠的癡迷與堅持。

深水埗的傳奇:全球收藏家朝聖

Paul的名字,在黑膠樂迷圈可謂無人不識。他由在鴨寮街地攤起家,經過數十年,變成世界知名的「黑膠養父」。不僅本地DJ、收藏家,連世界各地尋寶者都專程來深水埗這座不起眼的舊樓尋找他。他的家同時是店舖,30萬張唱片存放在工廠大廈,屋內堆積如山,活動空間僅剩一小角。Paul笑言:「屋本來給人住,但我讓了給唱片住。」

地圖在心,黑膠分門別類

雖然唱片量驚人,Paul卻能清楚記得每一類音樂的位置,無論是藍調、爵士還是鄧麗君,都有專屬紙箱收藏。他堅持用紙箱不用木箱,因為堆疊太高時萬一倒塌,紙箱更安全。Paul經常受唱片店倒閉、收藏家放售的機會,收購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、連外國人都沒見過的罕有黑膠。

以唱片養唱片的日子

Paul的生活極度簡化:防潮、分類、尋找紙箱、應付搬運,日夜與唱片為伴。廚房、廁所都滿是黑膠,連睡覺都要用可拆式床,吃飯用臨時桌子。洗澡、洗衣都靠公廁。他說:「我就算有多些地方,都會堆更多的黑膠唱片。」即使生活空間被壓縮,他也在所不惜,只為收藏更多經典。

音樂與人生:從越南到香港的浪子

Paul是越南華僑,15歲時父親買了人生第一部唱盤,從此改變人生。經歷越戰、逃難來港,他帶著對美國音樂和嬉皮士文化的熱愛,成為長髮、穿皮褸、騎哈利電單車的異類。Paul更被本地樂隊《軟硬天師》寫進歌詞:「Gala Gala Happy Harley扮阿Paul」。他的人生,就是一首搖滾樂。

地踎到Hardcore:鴨寮街的尋寶藝術

Paul最初在鴨寮街擺地攤,遇上政府掃蕩就把唱片分批藏在後巷,靠賣唱片「以唱片養唱片」。他說:「家本來是用來住的,但我給唱片住了,我自己出街睡。」搬運過程艱辛,每次搬一噸唱片上樓都累到筋疲力盡。

黑膠式微時代,他收大量舊夜店、唱片公司、移民收藏家的黑膠。90年代起,CDMP3、盜版盛行,黑膠被大量拋棄,Paul卻一一收留。結果2015年起,中文黑膠「白板碟」被炒到天價,他也因此賺到錢。

尋寶家的樂園:DJ、收藏家眼中的黑膠天堂

不少DJ、玩音樂的朋友會專程約Paul「開倉」尋寶。每次尋碟如同尋寶,最珍貴的唱片可能藏在最頂或最底,一場「Art of Digging」就是屬於音樂人的狂歡。Paul珍惜每一張黑膠:「這些音樂如果不是我拾回來,就會消失、丟了、沒有了。」

黑膠的價值:不只是金錢,更是回憶與連結

Paul坦言:「我珍而重之的東西,在社會上未必很值錢。」有些唱片只賣幾十美元,但於他來說,每一張黑膠都像一個人,記錄了歌星的聲音、歷史和故事。最開心的,是見到有人尋找多年終於找回夢寐以求的唱片,那份共鳴和喜悅,是他堅持至今的動力。

40年守護黑膠,只為找到知音人

Paul說:「沒有一張黑膠唱片是沒有用的,只是看能否遇到知音人。」他用40年時間,把被人拋棄的黑膠唱片,一一收養,等待有緣人出現。即使只剩一個細小空間,他依然選擇與黑膠一起生活,把所有的家都讓給音樂——這,就是屬於阿Paul的香港傳奇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WGALGTb6U0&ab_channel=MillMILK

Youtube專欄:Mill MIL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