⚽港版《All or Nothing》:六人團隊用青春拍出香港足球的靈魂
從遊戲頻道到足球紀錄片:20歲青年用鏡頭記錄港超
足球紀錄片在香港看似冷門,但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團隊卻默默耕耘,拍下本地球員最真實的一面。他們曾走進深水埗球會更衣室,拍攝球員心理狀態與賽前準備,被譽為港版《All or Nothing》。團隊成員Coman只有20歲,一邊接拍攝工作,一邊剪輯紀錄片,將對足球的熱誠化為影像。
由心理學家到更衣室:紀錄片的誕生源於一個瘋狂念頭
原本只是拍攝球隊心理學家,卻因一次練球觀察與外國紀錄片啟發,決定拍攝整支球隊的故事。Coman說服球會開放拍攝,與拍檔Anson擦出火花。雖然Anson一度反對,認為拍攝紀錄片需大量資源,但Coman堅持:「如果你很想做這件事,一定有方法解決。」
拍攝不易:器材自費、錯過入球、無法進入更衣室
拍攝大埔足球會紀錄片時,因球會與足總關係,無法進入更衣室。拍攝器材全由團隊自費,拍攝時更常錯過入球畫面。Coman自嘲是「低配版Netflix」,但仍堅持拍攝:「我們真的完全用愛發電。」
團隊磨合:完美主義與冷靜實幹的碰撞
Coman與Anson年齡相差十年,一個衝破常規,一個冷靜思考。剪輯時常因細節爭執,拍攝時也有錯漏,但彼此的熱誠令磨擦變成動力。Anson說:「我欣賞他的熱誠,也在他身上找回自己初入行的感覺。」
走出香港:卡塔爾、日本、梅州都留下足跡
除了本地球隊,他們亦拍攝外籍球員、遠赴卡塔爾、日本、梅州等地,記錄球員備戰與生活。Coman收藏機票、足球雜誌,笑言:「足球佔了我人生一半。」
無利可圖:靠其他拍攝工作補貼足球紀錄片
拍攝二十多條影片,只有三條有贊助。團隊靠拍廣告、宣傳片等工作賺錢,再投入足球紀錄片。Anson坦言:「拍本地足球不能維持生計,但我們當這是青春。」
球迷支持:雨中排隊、留言鼓勵、討論區熱議
深水埗紀錄片點擊率逾7萬,網民熱烈討論,甚至有球迷主動加入拍攝。比賽日有1,300人入場,觀眾說:「可以看到更衣室發生甚麼事,覺得很特別。」
社群力量:球員、教練、球迷都開始信任他們
由最初被質疑「YouTube不是媒體」,到球會主動邀請拍攝,團隊逐漸獲得信任。Coman說:「如果我做的事能幫到香港足球,就不是奇怪的事。」
傻氣與堅持:拍到頻道停運為止
即使拍攝辛苦、收入微薄,團隊仍堅持:「我們會繼續傻下去,傻到頻道停運為止。」他們相信,香港足球值得被記錄,被尊重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ejjTpAGoz4&ab_channel=MillMILK
Youtube專欄:Mill MIL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