🍚從劏房到人氣牛丼店:兩個90後的創業實驗室

由網友變拍檔:一張床開始的夢想

在大角咀,有一間不足300呎的慢煮牛丼小店,門外長期人龍不絕。這間店的背後,是兩位90後男生的故事——由打機認識,到合資5,000元住進120呎劏房,一張四呎床朝夕相對,走出打工仔的生活,踏上創業之路。

一快一慢:性格互補的廚房拍檔

阿祥主理廚房,阿軒負責樓面。一個急促粗心,一個細緻慢工,卻剛好互補。阿祥每日收舖後花一小時修肉,挑筋去脂,堅持用新鮮牛肉,甚至用A5和牛,務求讓街坊吃得好又不捱貴肉。

慢煮牛丼+乳酪咖喱雞:簡單餐牌背後的堅持

餐牌只有四款飯:壽喜牛丼、奶油咖喱雞、沖繩豬肉塔可飯和主打慢煮牛丼。牛丼按部位定價,咖喱雞加入乳酪減熱氣,洋蔥炒至焦黃、番茄慢煮三小時,全靠自學和實驗。

劏房生活:友情與壓力的考驗

創業初期,他們住在無窗的劏房,空間狹窄、床褥硬如木板。吵架、掟煲蓋、情緒低落,卻仍堅持一起走下去。後來搬到店舖旁的大單位,終於有自己的床和私人空間。

從打機到開舖:衝動與堅持的結晶

兩人因打機結緣,從不懂煮飯、切菜,到開舖試賣慢煮牛丼,全靠一股衝動。阿祥說:「有些事,是需要衝動才會發生的。」阿軒則是推動者,讓他敢於嘗試。

社區互助:大角咀的溫情網絡

他們的創業路上,得到不少街坊幫助。有老闆借舖試業,有鄰舖借雪櫃、飲管、白飯,甚至咖啡店老闆娘在他們落場後仍願意煮食。大角咀成為他們的支援基地。

傷病與堅持:創業不是一條平坦路

阿軒曾因椎間盤突出而停業兩個月,每日痛楚難耐,甚至想放棄。但他調整心態,戴腰封繼續工作,朋友也主動幫忙。他說:「這是我用努力換來的東西,不是一兩天可以做到的。」

生活與夢想:工作14小時也不放棄

他們每日工作14小時,沒時間找另一半,連打機都變得奢侈。但他們仍堅持經營,從湯咖喱失敗到慢煮牛丼成功,從借舖到有自己的店面,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

風雨中排隊的支持:最真摯的回報

即使下大雨,仍有客人排隊支持。他們說:「人生到目前為止,有這間舖,努力了這麼久,心思時間都放在這裡,都有一些成績被人看見。」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TtDAoq41OI&ab_channel=MillMILK

Youtube專欄:Mill MIL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