🌿南涌姑婆屋:在百年古宅裡聽見心靈的聲音

被森林包圍的百年舊屋,藏著一段女性群居的歷史

在南涌半山,一間被綠意包圍的百年古屋靜靜佇立。這裡曾是「姑婆屋」——一群梳起不嫁的客家婦女的居所。由李氏家族於1906年興建,接收來自南涌五條村落的姑婆,成為她們的避風港。屋內保留了她們的洗面盆、炊具、竹籃等生活痕跡,狀態良好得媲美博物館。

一位音樂人接手,讓古屋成為療癒的世外桃源

現時的主理人Kawa,是一位冷門樂器音樂人。他在機緣下入住姑婆屋,將這裡打造成一個靜修、冥想、瑜伽與音樂共融的空間。他說:「我的生活是在香港建立一個世外桃源,凝聚探索生活的人。」

他赤腳行走草地、翻觔斗、爬樹靜坐,與自然連結。他形容這裡的氣場平靜,是香港少有的療癒之地。

英國夫婦曾居住20年,留下深厚情感

姑婆屋在80年代丟空十多年後,一對英國夫婦RonRonika1996年入住,並修葺古屋。他們將姑婆們的遺物整理成展覽空間,保留了床鋪、收音機、牙刷等物品,讓人感受昔日生活。

Ron2011年離世,Ronika則住至2021年才回英國養老。屋主李氏家族第四代後人Philip,將管理責任交予外甥Kevin,並邀請Kawa接手。

社區記憶:村民與姑婆的互動仍歷歷在目

Kevin自小便與外婆每月上山送米油給姑婆,幫忙煮齋菜。他回憶:「初一十五吃齋,廚房灶頭總是熱鬧,小朋友都被趕出去怕危險。」他也曾參與加建工程,搬磚修屋,對這裡有深厚感情。

姑婆屋曾容納逾40人,辦喜慶時更有數百人聚餐。其中一位吃肉的姑婆住在獨立小屋,負責管理牲畜,並代表姑婆群出席飲宴,被稱為「公關」。

音樂與靜修:Kawa找回自己,也療癒他人

Kawa曾因社會壓力放棄音樂,過著辦公室生活。他說:「我以為自己沒有夢想,直到工作假期讓我看見生活的另一種可能。」他搬到南丫島、大嶼山梅窩,重新接觸印度笛與框鼓,並在靜修群組中首次表演,獲得驚嘆與肯定。

他形容音樂是「從心裡震動到身體的能量」,而姑婆屋則是他「找回自己」的地方。他說:「這裡滋養我,也滋養我想連結的朋友。」

保育與延續:不是為賺錢,而是為守住一份情感

姑婆屋並未申請法定古蹟,因為屋主家族希望保留原貌,不受條件限制。維修費用由Kevin與義工GregVicky等人分擔,他們視這裡為有感情的地方,而非一份工作。

Kawa說:「這些物質財產我們不能永遠擁有,但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,讓這裡繼續流動。」

在這座山上,姑婆屋不只是歷史建築,更是心靈的棲息地。它見證了女性的堅毅,也承載著一代代人的情感與記憶。在這裡,生活不只是生存,而是與自然、音樂與人心的深度連結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8e7atb9ktI&ab_channel=MillMILK

Youtube專欄:Mill MIL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