🏀他花140日拍下2,549個籃球場:一位美國攝影師眼中的香港美學
Austin Bell:從數碼遊牧人到香港籃球場圖鑑作者
美國攝影師Austin Bell,自2019年起幾乎每年旅居香港。他不是籃球員,卻用相機捕捉了香港2,549個籃球場的獨特風貌,花了140日、走遍18區,甚至出版圖鑑。他說:「我的生活是透過『狩獵』籃球場,捕捉香港的美。」
從彩虹邨開始:一場視覺衝擊的啟蒙
第一次來港,他被彩虹邨的籃球場吸引,而非色彩繽紛的邨屋。那一刻,他決定要拍下所有籃球場。他利用Google地圖衛星圖片,逐一標記、親身走訪,甚至為每個球場編號,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資料庫。
香港籃球場的魅力:不只是打波的地方
Austin說:「美國的籃球場多是單調瀝青,但香港的球場被色彩斑斕的屋邨、天橋、學校包圍,每個角落都是一幅藝術畫。」他最喜歡元州邨的藍色球場、石澳水邊的球場,以及石籬街市天台由二萬雙舊運動鞋鋪成的球場。
拍攝背後的堅持:陰天、重拍、更新
為了統一色調,他多選陰天拍攝。疫情期間無法來港,2022年重返後發現不少球場已翻新,於是重新拍攝。他不斷更新衛星圖、親身查證,甚至一天拍攝470個球場,累積逾四萬張照片。
他不是遊客,也不是本地人——他是「怪人」
Austin形容自己是「怪人」,不是遊客也不是本地人。他不逛OpenRice、不追打卡熱點,只忙著尋找籃球場。他說:「我不是為了生活方式而留在香港,而是因為這裡的視覺和創意吸引我。」
數碼遊牧人的香港生活:省錢、遷徙、茶餐廳
在香港生活成本高昂,他靠住朋友家、平價酒店、吃麥當勞、照顧別人家中的貓來節省開支。他說:「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花錢,而不是省錢,這樣可以待得更久。」
籃球場是城市的縮影,也是社區的記憶
他記得每個球場的代碼、位置,甚至能一眼認出是哪條屋邨。他說:「香港每個社區都有其迷人的地方,我透過籃球場和周圍建築去理解這些差異。」
最感動的一刻:建造者的認同
有位男士匆匆來買書,說:「書裡有我的血汗記錄。」原來他是籃球場的建造者,書中四分之一的球場都是他負責。Austin說:「這一刻令我非常感動。」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nIt-St7kXI&ab_channel=MillMILK
Youtube專欄:Mill MIL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