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鐵路便當:冷飯盒背後的文化與旅程儀式

在日本,鐵路便當(駅弁)遠不止是一盒冷飯這麼簡單,而是每段旅程開始的儀式感。搭乘新幹線,手執鐵路便當,成為無數旅人心中不可或缺的體驗。原來,日本全國有超過2000款鐵路便當,背後更蘊藏著百年歷史、文化傳承和地方特色。

冷飯盒緣何成產業?走進鐵路便當工廠

在東京車站,鐵路便當專門店每日能售出超過一萬個便當,種類橫跨肉類、海鮮、當季食材和地方特產。顧客除了趕車上車品嚐外,亦有人專程買回家作晚餐,甚至超市也會舉辦便當特賣,鐵路便當早已深入日本民間日常。

今次直擊日本最暢銷鐵路便當品牌——橫濱的崎陽軒。這間擁有117年歷史的老字號,每日熱賣三萬份燒賣便當。這種燒賣跟香港常見的魚肉燒賣不同,更像茶樓的牛肉球,用豬肉、洋蔥、青豆和北海道乾瑤柱製作,冷吃也一樣鮮香。配菜多達九款,包括筍、魚糕、炸雞、玉子燒等,將幕之內便當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工藝與細節:木盒保濕,冷飯也可口

崎陽軒燒賣便當屬於「幕之內便當」,飯盒分為赤松木蓋與蝦夷松木盒身,能有效吸收多餘水分,保持米飯濕度。實測證明,木盒確實令冷飯粒粒分明,飽滿不硬。這種設計源自江戶時代歌舞伎觀眾的食物,方便冷吃又防止變味,後來發展成現今鐵路便當的標準。

文化流轉:燒賣的中日淵源

燒賣的誕生源於20世紀初廣東移民將豬肉燒賣帶到橫濱,後來成為崎陽軒招牌。為推廣便當,當年還有「燒賣小姐」在月台售賣,身高需達158厘米才能遞便當入車窗,成為橫濱一時佳話。如今,便當包裝紙還印有橫濱地標與歷史,強調地域性,只在關東限定販售。

地方特色與鐵路旅遊

日本各地鐵路便當都極力展現地方色彩,例如仙台的牛舌便當、神戶章魚便當、富山鱒魚壽司,甚至有用陶器、竹葉盛載,讓味蕾遊歷全國。這樣的推廣,連結著日本人對故鄉的情懷,也帶動地方旅遊和產業發展。工廠導覽、便當包裝紙、醬油瓶都成為收藏品,鐵路便當成為一種身份與回憶。

復古火車上的手工便當體驗

在埼玉縣「SL Paleo Express」蒸汽火車上,記者親身體驗手工鐵路便當。這款雜錦味噌豬肉便當由當地餐廳製作,炸豬扒冷吃也夠軟嫩,味濃重,展現地方傳統味道。鐵路便當不只是旅途中果腹,更希望乘客欣賞沿途風景,認識地區特色。像千葉縣有居民自製章魚便當支援本地鐵路,推廣漁業與旅遊,鐵路便當同時成為地方振興的推手。

一盒小飯盒,蘊含大巧思

從食材、設計到包裝,每盒鐵路便當都是地方文化的縮影。不論是現代新幹線還是復古蒸汽火車,鐵路便當都為旅程增添儀式感與人情味。冷飯盒不只是食物,更是日本旅遊與生活文化的重要一環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ztYosaMscw&ab_channel=MillMILK

Youtube專欄:Mill MIL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