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The Do Show》獨家專訪|姜濤——從「C位」到「普通人」的心願
成長與家庭
- 出身基層:童年早餐常是「他吃麵、爸爸喝湯」,父親做普通廚師、現已中風退休;母親把重心放在照顧家庭。
- 與父母的相處:長大後更關心爸爸,與父母以訊息交流心事;自述「報喜不報憂」,盼家人少承受壓力。
- 獨子性格:從小習慣獨處,需要大量「me time」,私下社交圈很小。
入行前後
- 自行找比賽:因家境所限,偏向參加「免報名費」的賽事(如《全民造星》);也曾因交通費吃緊而動念放棄。
- 成名後的適應:舞台上自信,台下仍會緊張;過去在乎「自己在別人心中的排名」,近年學會放下。
- 作品與爭議:承認某次頒獎禮表演未如理想,「批評是對的」;創作常記錄當下的黑暗與出口,《鏡中人》最具代表。
與粉絲的關係
- 把粉絲視作家人:會看來信、盡量回簽;希望彼此「互相提點」,而非只單向付出。
「C位」與競爭
- 認知現實:團隊中既是兄弟也是競爭對手,更要放眼香港以外的舞台。
- 若有天不再是C位:不會自我安慰「沒所謂」,會先檢視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。
感情與人生規劃
- 認了「曾心動」:但顧及對方壓力與私隱,目前不主動開展;若緣分來到會勇敢面對。
- 強烈的家庭渴望:期望約30歲結婚、成家,因童年遺憾而嚮往「完整的同年」;偏愛可愛型、像「有村架純」那類型。
- 想當普通人:嚮往能自由拍拖、逛街的日常。
音樂、演戲與「退休說」
- 目標更大:希望音樂被香港以外的人聽見;演戲抱學習心態,不急自稱「演員」。
- 「退休」進化版:不再想單純退出,而是未來逐步卸下「偶像」標籤,專注不同創作階段。
- 大銀幕突破:在紐約拍片,主動放下包袱挑戰床戲、Kiss鏡頭,也刻意摒棄個人招牌造型(無瀏海),追求自然表演。
- 與花姐:視為「第二個媽媽」,生活與工作都求教;在音樂取向上有時各持己見,但彼此信任。
生活片段
- 放鬆方式:演唱會後獨處充電;喜歡打球、偶爾在家與朋友聚餐、略嗜紅酒。
- 旅行願望:工作到過世界各地,盼把風景留給家人一起看。
- 近程目標:完成年度音樂計劃、尋找合作對象;期待 MIRROR 團體演唱會順利舉行。
YouTube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Di9HgY9fJ4
YouTube專欄:The Do Sh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