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The Do Show》獨家|張家輝專訪精華
生涯與轉型
起步:本是警務人員(編號1756),機緣巧合被李修賢招入行;第一部已做主角,但曾長期做幕後、場務。
TVB 時期:主持、唱歌、拍劇樣樣來;自嘲「返TVB會暈」,仍硬撐過最忙年代。
南非「重啟」:因情緒與定位拉扯,一度赴南非八個月「找回踩地感」,回港後心態放鬆,演藝路更穩。
「化骨龍」現象:喜劇角色深入民心;其後刻意減接重複喜劇,轉向正戲。
正戲里程:由《大事件》(杜琪峰)開始走實正警匪路;之後與林超賢合作最多,互信高、默契深,未來仍會常合作。
導演之路與選戲
自導(如《低壓槽》)源於「想拍沒人找我拍的題材」。
同時演導會「好煩好忙」;最新體會是減自戲份,把舞台讓給其他演員,自己專心調度。
偏好暗黑、張力大的故事,覺得角色可延展更廣;坦言不愛傳統「文藝片」,但喜歡「細膩的愛情小感覺」。
選戲看緣份也看挑戰;推了不少戲也會後悔,但更想找「未試過」的。
對演員與拍攝的看法
演戲多靠天分+準備;現場少「指點」別人,討論多在前一晚完成。
對新演員:不擺「老師」款,主張導演主導;願分享但不強加。
AI 與表演:真人演出有「對與錯的可能」,AI缺乏這種不確定的生命力。
家庭與性格
與關詠荷:稱讚太太是「好演員、可一個人生活」,婚後是否停工完全尊重她選擇。
甜蜜插曲:多次夢到太太「要分手」嚇醒——自嘲是被他人不斷誇太太「漂亮又演得好」觸發的潛意識危機。
女兒極度低調:不談、不逼看自己的作品;是否入行隨她意。
私下孤僻怕社交:大型宴會「快死咁」,做完即走;日常多運動、行山、閱讀、聽音樂。
年齡與體能
快「登六」但自覺狀態OK;強調年輕可不練,老了一定要練。
提到《激戰》訓練之苦至今「見到大鐵餅都驚」,但維持健康會一直做。
與同輩的緣分
年輕時非常崇拜劉德華,但上場不會怕;也常被認作張學友,笑言連自己都會看錯相片。
工作外極低曝光,「生活就係生活」,不求被記住:「你鍾意就記住,我屋企人鍾意就夠。」
近作與未來
《爆裂點》再與林超賢合作;動作場面依然「追趕跑跳碰」,受傷在所難免。
未來會一邊演、一邊間歇自導;核心標準:劇本與角色的新鮮度。
張家輝把名氣放旁邊,把人生擺正中——不眷戀過去、不迷信人設,專注於下一個「未演過的他」。
YouTube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ei1kR3AyAM
YouTube專欄:The Do Sh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