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歲拉丁舞少年的現實追夢路:堅持、犧牲與成長
運動員的成功,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故事。20歲的體育舞蹈員 Arie 林子鈞,就是香港年輕人中少數早早確立人生方向、為夢想全力以赴的例子。他的故事,是關於舞台背後的經濟壓力、家庭支持與自立成長,也是一個關於「追夢不是單靠努力」的現實縮影。
夢想背後:家庭的全力付出
跳舞並非想像中浪漫。舞服一件要三千多元,每月基本開支達一萬二三千元,出國比賽一次更需四五萬元。Arie 一直靠父母財政全力支持,父母更全天候接送,自己連公共交通都不懂。直到18歲那年,家裡生意遇到困難,他選擇開始自立,做教練賺錢繼續追夢,「不想再增加他們的負擔」。
父母年紀較大,Arie 常感慨:「我成長的速度未必可以趕上他們老去的速度。」這也讓他比同齡人更早成熟:「我是不會給自己休息日,不拼搏何時拼?」
省吃儉用自資比賽,獎學金成關鍵
Arie 為了控制成本,出國比賽常住軍營,每晚只需三十多元。近年更成為「獎學金獵人」,成功申請滙豐職業教育獎學金,剛好支持接下來兩個月的比賽行程。他形容:「我的生活是,20歲追夢都可以很實際。」
父母也坦言,自18歲起已沒再給他零用錢,現在一切靠自己。他的堅持令媽媽心痛又驕傲:「他很生性,不要哭。」
金錢與時間的犧牲,成長的代價
Arie 14年來專注跳拉丁舞,13歲已獲超過200個冠軍。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練舞、比賽、上課,家庭樂就是在舞蹈室渡過。背後,是父母日復日的陪伴和犧牲。
「我的兒子都很厲害,他在這件事做到一番成就。」媽媽說。由興趣班開始,到加入港隊,從未走過冤枉路,但犧牲的是普通孩子的童年。
跳舞不只是夢想,也是責任
疫情和家庭經濟困難,讓Arie必須自立。「跳舞不是他們要我做,是我自己想做,所以我要承擔責任。」他除了教舞,也時刻準備後備方案,修讀運動科學、計劃將來當小學體育教師。
即使經歷DSE失利、成績下滑,都沒有擊倒他。18歲那年,「全部都約好了發生」,但他更快成長。媽媽坦言:「他很生性,但有時都會心痛他這麼早成熟。」
自資參賽,團隊共渡難關
拉丁舞不是奧運或亞運項目,政府資助有限。Arie 和隊友大多自資比賽,為節省開支,甚至選擇住軍營。「出國時大家都省得就省,要去更多比賽前幾個月就拼命教班。」
女隊員比賽更辛苦,凌晨四五點起床準備,四天都不能洗頭。疫情海外訓練,隊員們甚至一起「中招」都要堅持:「做運動員教會了我們怎樣去堅持。」
成長早熟,兼顧教練與學生身份
教練老師都認同 Arie 的成熟:「他可以今天做學生,明天對家長說話時又像個成年人。」他既有比20歲更小的模樣,也有比同齡人更大的擔當。私下外向搞笑,但對夢想卻異常認真。
夢想與現實:後備方案與人生規劃
「追夢其實是給自己一個目標,但不是每個人都追到,夢想很多時會被現實打擊。香港做運動員或追夢很難,資源和現實都很殘酷。」Arie說。
即使如此,他仍堅持:「堅持不一定成功,但你肯去追才有機會。」他希望25歲能經濟獨立、30歲時父母可以退休,不用再辛苦工作。
香港資助網絡:讓更多年輕人敢於追夢
Arie 的故事,是獎學金資助下「追夢也可以很實際」的真實例子。滙豐獎學金計劃60年來,已支持超過7,500名本地學生追夢,建立跨界別的人才網絡,讓更多人可以在經濟援助下無後顧之憂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fjcoi68AD4&ab_channel=MillMILK
Youtube專欄:Mill MIL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