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君如專訪|從《霸王花》到《金雞》,再到監製與媽媽的角色
- 成長與入行
- 父親夏春秋在演藝圈工作,童年混跡電視台、夜總會後台,近距離看羅文、張國榮等巨星——「童年是愉快的」。
- 中學成績差,母親主張走演藝路,直接進TVB第12期訓練班(有人脈加持);早年被分派到《歡樂今宵》,不愛但學到直播反應與即興。
- 電視→電影的轉折
- 因薪酬與制度離開TVB轉拍電影;《霸王花》由小配角逐場加戲,打開喜劇路。
- 現場常自己加料:造型、道具、小動作都會親自設計;和周星馳、張國榮等合作時「人人都有個編劇」。
- 拍攝現場的硬仗
- 舊時動作場面真炸真衝,「爆炸劉」在場也會「話唔驚就要小心」;曾被火光燒到髮尾。
- 長年動作戲帶來身心疲勞;也見識到當年「一日多組」的高壓拍法。
- 代表作與得失
- 《古惑仔之洪興十三妹》靠配角出頭,最後自成主角並奪獎——印證「用心做角色就有人看見」。
- 《金雞》:以「有深度的妓女」為切口,拍出貼地的人情味;SARS年再拍續作安慰社會。
- 《四面夏娃》:為轉型賣樓自資,藝術上滿足、票房失利;之後學會「投資者與發行」的重要。
- 與Do姐的往事
- 片場常在車上避雨聊天,講戀愛史;亦有即興補位、硬吃長檔期的回憶。
- 自嘲年輕時在會議上注意力不集中、愛打聽別人衣服品牌,被Do姐「管住」。
- 穿搭與「享樂主義」
- 情願省吃儉用買一件剪裁好的;常自備戲服造型;和黃偉文逛街挑戰紅毯。
- 曾囤大量名牌衣服,現流行復古而決定保留部分作紀念。
- 與陳可辛的相處
- 影展相識、換電池認識;他「理性製片腦」補她之短——在成本、結構上給到硬意見;兩人個性強,磨合之道是「問意見但別把對方意見神化」。
- 家庭與教養
- 41歲高齡產女,定位做「朋友式媽媽」:談生理期、談夜店、談安全;英國夜店被拒的趣事當作成長課。
- 女兒像爸爸多些,熱愛表演、舞蹈,受傷也樂在其中。
- 身材管理
- 曾「易胖愛吃」,為抗更年期風險開始重訓+慢跑;現在一週2–3次力量訓練+清淡飲食(蒸魚、湯菜),外食則「照吃但要補運動」。
- 近作與規劃
- 新片《我談的那場戀愛》演「無表情外科女神」誤墜網戀騙局,和張天賦主要以「網上對手戲」建立情感。
- 正構思賀歲片,傾向「好劇本就演員+監製雙軌」。
吳君如是把「即興喜感、硬橋硬馬、理性監製、朋友式母親」揉在一起的人——從當年真炸真衝到今天真誠相待,她的轉型不止在銀幕,更在生活的每個決定裡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Rm6A0nfMYM YouTube專欄:The Do Sh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