甄子丹:從觀塘月華街走出的「宇宙最強」
少年歲月:從月華街到波士頓
甄子丹在廣州出生,兩歲隨父親來港,童年住於觀塘月華街。父親是小提琴家,母親則是女高音兼武術家。母親自小習武,後成一派,對他的影響深遠。甄子丹笑言,小時候不愛練功,常被母親以木劍敲小腿逼起床練習。
11歲時全家移民美國波士頓,母親開設武館授徒,學生遍佈哈佛、麻省理工等學府。少年甄子丹原本對功夫興趣不大,但在異鄉被壯碩外國學生包圍,漸覺功夫能給予安全感。李小龍電影更成為他開啟武術熱情的契機。
入行之路:八爺的門下弟子
15歲時,他被推薦至北京什剎海體校受訓,後又進入北京體育學院深造。返美途中,母親的徒弟引介他見袁和平(八爺),從此踏入影壇。甄子丹18歲拍攝首部電影《笑太極》,與沈殿霞合作。
然而,功夫片漸退熱潮,他短暫回美國教拳,三年後再返港,加入德寶電影公司,與Do姐首次合作《特警屠龍》。為磨演技,他主動報讀TVB訓練班,後於亞視拍《精武門》,一炮而紅,成為家傳戶曉的動作明星。
起落之間:從低潮到荷里活
甄子丹坦言,早期自導自演曾慘賠至戶口僅餘一百元,更要借高利貸維持拍攝。後因拍攝荷里活電影及《英雄》重獲生機。
與吳京合演《殺破狼》後,他親自設計巷戰名場面,令電影成為經典。傳聞兩人「不和」,甄子丹笑言:「假的,就算是真的,我也不會說是真的。」兩人如今仍是好友。
一代宗師的誕生
《葉問》系列讓甄子丹由動作明星昇華為影壇象徵。他原本對角色猶豫,因形象剛烈難以轉型,但導演葉偉信堅信他能勝任。結果電影空前成功,成為他職業生涯的轉捩點。他笑談曾多次拍戲險盲,「每次頭破血流的電影都大賣」,從《黃飛鴻之二》到《葉問》,幾乎場場搏命。
人生下半場:被愛改變的男人
甄子丹感激太太汪詩詩帶來轉變,從內向木訥變得懂得與人相處。「她完全改變了我。」他坦言自己是「聽老婆話」的慈父,雖然偶爾縱容子女,但也學會自省。他讓兒女自由發展,尤其小兒子具絕對音感,夢想成為作曲家。
面向未來:從武術家到電影人
談到身份,甄子丹說:「我不覺得自己活在武術家的世界,而是一個電影人。」他近年執導新作《誤判》,由劉松仁與張天賦主演,嘗試結合法律與動作題材,並以導演身份啟發年輕演員。「現在的導演不能只命令,要懂得引導。」這種從容與溫度,正是歷經歲月淬煉後的甄子丹。
回望與前行
從觀塘月華街的貧童,到成為全球知名的華人動作巨星,甄子丹的故事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。他說:「雖然年紀大了,但仍然可以改變自己。」這份自省與堅毅,正是他能歷經浮沉而不滅的原因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uqq5b1qkCQ
YouTube專欄:The Do Sh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