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The Do Show》訪談|劉青雲(上集)重點

1) 童年與性格

  • 反叛不等於叛逆:愛留長髮、破褲是當年潮流;不時逃學但非討厭同學或老師。
  • 家庭並不「缺愛」:父親確實較黏弟弟,但不是不愛自己;小時候不喜歡被人抱抱,容易讓外界誤解。
  • 左撇子話題:自己與太太都是左撇子,被迫改右手寫字;父親年輕時也遭「矯正」。
  • 「喪禮偷笑」與「新年講衰話」:非故意不敬;年少觀察入微,嚴肅場合的反差行為容易勾笑點,承認當年不成熟。

2) 健康插曲:結核病

  • 1516歲體檢驗出TB,無症狀、治療6個月康復;因此放棄赴加升學。現僅留「疤痕」,肺功能無礙。

3) 入行軌跡

  • 由父親一句「不如試下?」而報考無綫訓練班。
  • 面試「玩心重」:對鏡頭猜枚過關;其後才有台詞試演。
  • 等不到通知主動致電追問,才知錄取信遺失;當日「最後一刻」補簽。
  • 同期:劉嘉玲、吳君如、陶大宇、吳啟華、曾華倩等。
  • 實習被視為「頑皮要看緊」,外出不久拍打戲受傷縫7針。

4) 電視成名自我校正

  • 《新紮師兄》飾「Fit佬」爆紅;突然被認出、生活改變,確實「飄飄然」。
  • 《大香港》遇挫:自覺力有不逮,開始反省「不是我行,是人家(監製/劇本)行」。
  • 《大時代》:「人貼稿」方式邊拍邊寫,韋家輝重念白節奏;拍畢累到躺地,曾動念「不如唔做」。
  • 仍選擇拍完《大時代》再離TVB,當作電視階段的「好句號」。

5) 由劇入影

  • 台灣拍劇結識爾冬升;在爵士吧聽到《新不了情》片段,主動表達「如果拍找我」。
  • 早期與黎叔(Lex Barker…其實此處應作「里昂內·里斯?」節目口述指非裔外籍演員)同場臨演,臨場好笑被加戲;再被錢昇瑋找拍《七月十四》。
  • 同年《七月十四》《新不了情》雙提名金像男主角。

6) 與導演的化學

  • 韋家輝:台詞一字不改(連「的//噃」皆有用意),拍攝中不斷修正、補配、改到上映前一刻。
  • 自我定位:尊重劇本,但角色到手要「活成那個人」;可與導演討論,但近年更傾向先完全吃下既有寫法,再不失角色地演好。

7) 「拆劇本」的真相

  • 自稱讀書不多、所以常問「為甚麼這樣寫」;想理解邏輯以便調整演法。
  • 曾與吳鎮宇同場讓編劇頭痛,後期收斂:先完成對方設計,再求自身通關。

8) 小習慣與市井面

  • 吃飯極快(家族+行業節奏),近年刻意放慢。
  • 自嘲常被誤會「很認真很有誠意」:其實很多時只是隨口寒暄(例:被傳想借錢助友其實是閒聊一句)。

9) 對「演戲」的感

  • 「到而家都仲學緊」:演戲難以言傳,懂的人自然懂。
  • 電視與電影不同滿足:電視更全域地把控角色(連戲、情緒線、妝傷口都要顧),回流未定但心仍嚮往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RaukUAZ7QU

 YouTube專欄:The Do Show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