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仲基 × 千瑀嬉:在《我的青春》中尋回那段被遺忘的自己
從冰上少年到國民演員:宋仲基的夢想軌跡
《The Do Show》海外特別篇走進首爾,與韓國演員宋仲基、千瑀嬉對談,聚焦全新原創韓劇《我的青春》。宋仲基回望童年,坦言曾以短道速滑為志,甚至出戰全國賽;一場傷病令他放下冰上夢,卻把他帶往演員之路。為了讓父母安心,他在大學讀企業管理,但真正令他確定方向的是表演課與一次次臨時演出。他以「做自己才是最重要」總結成長:從群眾戲、記者3號,到被看好演主角,他學會耐心累積、抓緊每個機會。
演戲讓我重新了解自己:角色大小不再重要
談到改變自身的作品,他特別提到2011年的《樹大根深》。雖然只演四集的少年世宗大王,他卻因此確立了價值觀——重要的不是戲份長短,而是角色的意義。此後,他不再拘泥主配之分,只問角色是否值得投入。被問到未來想挑戰的類型,他直言想演恐怖片與「有故事的吸血鬼」,並毫不掩飾對梁朝偉的景仰:「能合作一次,就足夠。」
平凡生活的幸福感:從晨跑到肉桂拿鐵
鏡頭外的他追求規律:清晨空腹跑步半小時,早餐來一杯灑滿肉桂粉的Cappuccino。簡單如常,卻讓身心更平衡。他把「和家人在一起」視作幸福的核心,亦是穿越高壓工作節奏的定錨。
「好掛住你哋」——給香港的一句心底話
他談起香港,第一時間想起蘭桂坊的夜色與與粉絲邂逅的驚喜。訪談中他用廣東話說:「好掛住你哋」、「我愛你哋」,語氣真摯,直送暖意給香港觀眾。他期望藉《我的青春》與港迷再次見面。
千瑀嬉:用文字與冥想照見內在力量
千瑀嬉自述從小愛觀察、模仿,最初未把「演員」視為志向;加入話劇班後,才發現表演能夠釋放情緒、整理自我。她強調長期書寫日記與每天數分鐘冥想,協助她在激烈的拍攝節奏中回到當下、維持復原力;「把想法寫下來,是對自己說話。」
《我的青春》:在愛與傷痛之間學會擁抱
劇中,宋仲基飾演的花藝師鮮于海曾是國民童星,年少承受成人情感的重量,長大後仍被自卑與傷口纏繞;與千瑀嬉飾演的成濟妍重逢後,兩人一邊面對過去,一邊在愛裡修復。宋仲基形容這是一部「能陪伴大家走過傷痛」的作品;千瑀嬉則說,劇集像是一面鏡子,讓觀眾回望被美化的青春與曾經的疼痛,最終把記憶轉化為光。
在時間與愛中學會成長
兩位演員以真誠的心境,將青春的笨拙、失落與修補化為細膩的情感流動。《我的青春》不只講戀人,更講每個人如何在人生的驟雨與回光裡,學會擁抱自己——如宋仲基的領悟:只要有意義,就值得去演;同樣地,只要有意義,就值得我們好好過。
YouTube 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9EBtIdF2U4
YouTube 專欄:The Do Sh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