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居明七十回歸電影夢 從命理大師到戲院營運者
香港命理大師李居明,近年再度回到他「初戀」——電影懷抱。雖然他以風水命理聞名,四十多年來更被視為業界權威,但他坦言自己真正的熱愛始終是電影與舞台藝術。年屆七十之際,他決定以「新光黃埔」為基地,把戲院變成文化實驗場,既放映經典電影,又推廣粵劇與音樂會,務求讓觀眾重新體驗大銀幕的魅力。
李居明回憶,當年因不忍粵劇被忽視,毅然自資製作《粵劇特朗普》,更讓這齣作品登上國際舞台。如今他更進一步,把過去三十七部粵劇中的部分拍成電影,透過長短鏡頭和特寫,把傳統舞台藝術帶入電影世界。他直言:「《歌聲魅影》可以拍成電影,我們粵劇也一樣值得。」
持守初心 以經典挑戰觀眾的眼界
談到選片方向,李居明並非追逐商業娛樂,而是希望帶觀眾回味「永恆不變」的經典。他舉例,從波蘭斯基的《天師捉妖》到日本的《午夜凶鈴》,都不僅是驚嚇效果,而是反映文化與哲學思考。他認為香港觀眾過去看外語片時,往往只顧追字幕,未能真正欣賞導演的調度與演員的演技,如今正是時候透過重映經典來提升電影鑑賞力。
然而,他亦坦言經營困難。經典電影版權費昂貴,場場都要超過一百名觀眾入場才能收支平衡,但在今日的香港卻屬鳳毛麟角。他無奈地說,很多人寧願在網上看,也不明白戲院大銀幕的震撼體驗。
命理之外 再造香港文化特色
雖然術數事業仍為他帶來穩定收入,但李居明並未因此停步。他在「新光黃埔」更策劃了「電影+演唱會」的全新形式,讓歌手近距離在戲院舞台上與觀眾互動,把紅館的巨星距離變成伸手可及的情感交流。他強調,這是香港文化的新嘗試,也是戲院生存的另一條出路。
對於自己從電影宣傳人、新藝城編劇到風水大師,再回歸戲院經營者的旅程,李居明直言,電影一直是他心中的「電影小姐」。如今,他希望能把畢生經驗與資源回饋社會,讓香港觀眾在大銀幕上重新認識電影的深度與魅力。
結語:電影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
李居明的一生,正好體現了電影與命理同樣源於文化底蘊。他說自己「取之社會,用之社會」,如今選擇在半退休時期重燃電影夢,不單是個人的情懷,也是對香港文化的一份守護。
在流行快餐娛樂盛行的年代,他選擇重映經典、活化戲院,讓觀眾重新感受大銀幕的魔力。這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,更是對未來的寄望。對香港人來說,電影不只是娛樂,更是共同的記憶與身份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xT7HKSQ1Fk
Youtube專欄:威哥會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