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鑼灣「鞋痴」的逆行夢:300呎工廈走到兩層大舖
Wing 用十年時間,把擦鞋修鞋變成一種文化
在高租金、快時尚的香港,選擇做鞋匠簡直像逆流而上。但三十幾歲的 Wing 偏偏有膽,從觀塘工廈不足 300 呎的單位起步,十年後搬進銅鑼灣開設兩層高的店舖,還引入服裝與配件,將小眾的皮鞋文化,推到更廣闊的舞台。
從地鐵交收,到國際客人上門
2015 年,Wing 創立 Ladder Healer,當時只做皮鞋護理,甚至要在地鐵站交收。2016 年搬到中環,添置大型機器,開始提供鞋底修補服務。晚上收工後,一直忙到凌晨一、兩點才休息。雖然辛苦,但逐漸建立了口碑,連日本、泰國、台灣的客人也慕名而來。
學師之路:書本起步,師傅承傳
Wing 原本靠看日本書自學,後來經工聯會接觸製鞋課程。一次偶然,長期合作的鞋匠師傅主動邀請他到店裡實習,從晚上十點學到深夜。這份傳統工藝的承傳,令他逐步由「擦鞋」走到真正的「修鞋」。
擦鞋不是擦亮,而是生活態度
在 Wing 的店裡,鞋面護理包括清潔、滋潤、拋光、上蠟,每個步驟都細緻。鞋底修補則有正鞋頭貼、掌鐵、防滑保護等。與過去「穿爛才修」不同,現代顧客更願意在新鞋落地前,先做一輪加固,延長壽命。這份「預先珍惜」,正是新一代鞋匠所倡導的生活品味。
志同道合,像俱樂部一樣的空間
走進銅鑼灣的店舖,不只是修鞋,更像一個社群:客人帶酒上門,一起聊天;有些熟客乾脆加入成為同事。Wing 認為,這裡不只是商業運作,更像是一個「俱樂部」,大家因鞋、因風格走在一起,找到歸屬感。
家人的無聲支持
創業初期,Wing 的房間幾乎被鞋子淹沒,父母表面說不擔心,卻默默支持,甚至清晨幫忙寄貨。這份家人的後盾,讓 Wing 能放心由長工轉型,專心投入鞋業。
從修鞋到生活風格
2022 年,Wing 在疫情低潮中,逆市租下銅鑼灣的大舖。他不只賣鞋,也引入日系、美式休閒服裝,軍事、工裝、丹寧單品,讓顧客可以完整體驗「鞋 × 服」的搭配文化。這不再只是修補一雙鞋,而是推廣一種有態度的生活方式。
結語|在香港,修鞋也是一種浪漫
在一個講求效率、快時尚主導的城市,Wing 用十年告訴我們:傳統工藝未必等於夕陽行業。當你願意注入新的視角,把修鞋提升到文化與生活態度的層次,它依然能開出一條新路。Ladder Healer 的故事,不止是關於鞋,更是關於一種珍惜與堅持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9xDquU2rWE
Youtube專欄:Mill MIL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