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寶湯:一罐湯改寫香港茶餐廳味道

從美國實驗室,到香港茶記的「白湯雞底

在美國新澤西州一間無人問津的蔬果罐頭商,靠着一名化學家自掏腰包研究,1897 年發明了濃縮罐頭湯。這個不起眼的發明,讓金寶湯(Campbell’s)成為世界最大罐頭湯生產商,年銷售額達 86 億美元。更出人意表的是,它不只征服美國的家庭餐桌,還在講求「老火湯水」的香港,成為茶餐廳早餐的隱形靈魂

從蔬果罐頭到紅白湯基

金寶湯的第一罐濃縮番茄湯,因大幅降低運輸成本而迅速普及。隨着廣告推廣,它從美國的平民家庭打入餐桌,一直保持親民價。到了上世紀三、四十年代,它漂洋過海進入香港,竟然最先是高級餐廳的「秘密武器」。例如太平館等豉油西餐館,會以金寶番茄湯為基底煮羅宋湯,忌廉湯也同樣倚重罐頭,讓客人以為嚐到正宗西餐味

從高檔象徵到大眾日

早年進口罐湯是「高級貨」,連在家開一罐都是待客的禮遇。但隨着運輸及市場普及,金寶湯在八十年代開始大賣廣告,進入超市貨架,走向大眾化。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茶餐廳早餐粉麵裡那碗白白帶奶香的雞湯——原來就是金寶忌廉雞湯。它成為廚房的「萬用工具」,沖淡麵水味、調和鹹味,更能演變成粟米火腿忌廉湯、周打蜆湯等無數變奏

在地化與文化記

金寶湯不只靠味道,也靠文化植根香港。它曾嘗試開發粉葛鯪魚湯等「中湯系列」,雖因技術問題失敗,但仍展現出「貼地」野心。疫情期間,它更因方便儲存成為香港人家中的防疫必備。即使今天香港食材選擇更多,金寶湯那種「熟悉的家庭味」已經內化為集體記憶——無論在茶記,還是家庭廚房,總有它的身影

結語|一罐湯的香港印

從美國實驗室到香港茶記餐桌,金寶湯證明了食品不只是味道,更是文化的滲透。它讓羅宋湯、忌廉雞湯成為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日常記憶。雖然外國罐頭的「高級」光環已褪去,但金寶湯早已寫進香港人的集體味覺,成為茶餐廳與家庭飯桌上不會缺席的一筆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bibu4T9dJ4 
Youtube專欄:Mill MILK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