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嫌棄到接手魚檔,一場關於成長的逆轉人生

從小抗拒的街市味道

Jack自小跟著父母送魚入街市,印象中總是濕、腥、重複又骯髒。當年,他甚至拒絕讓媽媽牽手,只因對方滿手魚腥味。父母其實也希望兒子能「讀得成書」,過得更舒適,不必繼承辛苦的魚檔生意。

然而,命運總愛兜個圈。25歲的Jack,最後還是踏進了自己曾經抗拒的行業。

回到魚檔的原因

Jack在大專修讀老人護理,畢業後曾與女朋友到瑞典工作假期,再走遍十多個國家,嘗試不同工作,從速遞到餐廳服務員,體驗過新鮮自由的生活。
但回到香港,他選擇了最熟悉卻最不想接觸的魚檔,原因只有兩個:第一,是幫父母分擔;第二,是為了儲錢,將來有機會移民。

一日十二小時的磨練

Jack與女朋友一週工作六日,由早上七時到晚上七時。魚檔工作分工明確,Jack主力負責「魚肉位」,每天攪動四十多斤魚肉,還要面對「新手必經」的水盤檔口。初期常被顧客質疑、討價還價,更會因為缺乏氣勢而被「欺場」。但隨著時間,他從笨拙到熟練,慢慢累積起屬於自己的熟客。

在旁邊的大鯇魚枱,兩位師傅仍笑言他只有「一成功力」。但Jack明白,火候除了技巧,還包括臨場氣勢。這正是魚檔工作最艱難卻最寶貴的磨練。

身體與心靈的衝擊

長時間站立,讓Jack在鞋裡疊上兩層鞋墊,減少雙腳負荷;魚肉味道早已滲進衣物,洗不掉,潮牌衫早就棄買。這份工作帶來的,不止是體力透支,還有心態轉變。每天看著被劏的魚,他開始反思生命的重量與價值。

他坦言,這份工作「困身」又辛苦,但也因此,令他對未來多了一份信心:「連這裡都頂得住,以後遇上甚麼困難,都算不了甚麼。」

與父母並肩的日子

雖然與母親一日相處十多個小時,偶爾因疲倦而爭吵,但更多時候是一家人互相支持的笑聲。Jack媽媽說,看到兒子願意「做得辛苦」,反而覺得他成熟了。對她來說,這是一種安慰,也是一種不捨——因為她知道,兒子心底裡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到外地展開新生活。

結語|劏魚檔裡的成長課

Jack的故事,像是一場人生逆轉:從小排斥魚腥,到如今每日揮刀劏魚,這不只是替父母分擔,更是與自己和解。街市裡的血與汗,磨練了他的耐性與韌性。或許有一天,他真的會追尋攝影與旅遊的夢想;但至少在此刻,他選擇用雙手接住父母的世界,並證明:即使生活腥臭,依然可以活得坦然自信。

——
Youtube
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G3Xl0KaWeI
Youtube
專欄:Mill MIL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