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離不棄的21年】從「臭臭凹」到長壽凹凹:一對港夫妻,如何把老狗照顧到最後一刻

不是寵物,是家人——DaphneDavid,用耐性與日常把愛做成選擇

凹凹,一隻在落馬洲露天停車場「等到命運」的流浪狗;DaphneDavid,是把牠從「臭又髒」帶回家、陪伴至二十高齡的主人。一般金毛尋回犬平均壽命1012歲,凹凹今年20歲(相當於人類約114歲),下個9月更將步入21歲。牠近年後肢退化、站不起來,但沒有嚴重痛症或腐壞氣味——於他們而言,「可以照顧牠終老,是自己的福氣。」

在停車場的相遇:從「乞食」到「回家」

十四年前,兩人在落馬洲見到一群流浪狗,凹凹向途人「乞食」。洗澡、看獸醫、確認沒有晶片——醫生判斷牠當時已約8歲,還有牛蜱熱、後腳很差,幾乎只靠前肢支撐,「很難找到人接收」。他們於是把「暫時」變成「永遠」:本來只想養五年,沒想過會一路陪到今天。

老來的身體:不能走,但仍有肌肉

近年凹凹心臟較弱、怕熱、易喘;直至去年開始走不到,要靠輔助帶出入。兩人長期帶牠做物理治療與針灸,治療師指凹凹「雖然走不動,仍然全身有肌肉」,靠按摩與放鬆筋膜維持血液循環。每月開支粗略估計要數千元,但他們從未認真計算——因為選擇了不離不棄。

24小時的家居照顧:把護理變成生活節拍

照顧不能走動的動物,像照顧癱瘓病人:牠不會說話,唯有靠默契去「猜」。
日程大致是——起床後出入大小便、喝水喝湯、吃第一餐、睡三四小時、再喚醒避免白天睡太多;清潔口腔、抹眼垢、隨時應對排泄。白天地面先灑水防滑,25公斤的凹凹要以手抱起,再由Daphne按壓膀胱排尿(每天約45次)。夜間因天氣熱,常於凌晨外出透氣;兩人輪流在客廳陪睡,把牠放在第一位。

一屋人的合拍:婚姻與「共同嗜好」

兩人都是在家工作(一位做船務、一位做IT客戶服務),與工人姐姐3人輪班照顧。吃飯要「輪流」,出門要兩人配合把凹凹安放好,連寵物車都加冰袋與風扇降溫,耳機播「狗狗音樂」安撫情緒。這種長期協作沒有削弱關係,反而因為「共同嗜好=照顧凹凹」而更緊密——以至於,他們最後的結婚決定,都與凹凹有關。

面對生死的預備:從母親的病房,學會如何告別

Daphne曾在媽媽臨終時於紓緩病房學習「讓人舒服地走」。這份心態,她原封不動用在凹凹身上:接受離開必然來臨,但盡一切讓牠不痛不臭、不孤單。有一次凹凹狀況急轉直下,他們甚至通知家人「來見最後一面」;兩三天後牠又回勇。為此,David三年前就親手做了凹凹的棺材,骨灰盒亦準備妥當——不是催促終結,而是讓告別更安穩。

面對質疑:為何不「送牠走」?

在某些地方,獸醫面對不能走動的動物,或會建議安樂死。但在他們看來,如果牠沒有痛楚、皮膚無破爛、沒有腐臭,更何以把牠送走?當牠只是「寵物」,可能一有不便便傾向終止;當牠是「家人」,就像照顧一位老人家——「慢慢照顧,直至最後一刻。」

結語|不離不棄,不是口號,是每日四五次的按壓與無數個凌晨

凹凹年輕時帶來的快樂,是錢買不到的;而在牠最需要的時候,他們選擇以時間與勞力去回應——把最後一程走得體面、安穩、被愛。所謂「700萬種生活」,在DaphneDavid家,只是把一句承諾重複做對:在能力範圍內,做到不離不棄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PhYTZPk074
Youtube
專欄:Mill MILK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