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業比家庭重要? ► 她怎麼說? - Simon T. Bailey
Simon T. Bailey 在這段短講中以自身經驗與觀察提醒:當工作變成人生重心,家庭與情感可會悄然流失。對香港許多在職場打拼、面對升職與家庭壓力的人來說,他的話既是警鐘,也是實務上的反思指引——成功若無法與關係並行,終究會失去真正的價值。
少了光彩的天才
Bailey 提到研究指出,童年時被視為「天才」的孩子,到了二十多歲,只有極少比例仍保有當初的「光彩」。他認為那不是天賦消失,而是社會與環境把天賦埋葬:當孩子被反覆告訴「你做不到」、「你不行」,大腦就會形成放棄的神經路徑。這對香港父母與教育者是一個提醒:別用「不行」把孩子的可能性關起來。
情感缺席的代價
Bailey 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代價:他忙於工作,以為給家人最好的物質便足夠,卻在女兒一句「爸爸你看起來很忙,我稍後再來」裡看見自己在情感上的缺席。那一刻讓他明白,時間與情感的投入,遠比剩菜式的「偶爾陪伴」來得重要。對香港爸媽與職場人士來說,這句話直指一個常見困境:工作成功了,關係卻可能已經被犧牲。
從「被模仿」看到責任
他反思自己正在無意間教導孩子如何對待伴侶與家庭——若父親常以工作為先,孩子將把「忽略」當成相處模式。Bailey 強調:父母的言行是最強的課堂,真正的教育不是只教技能,而是示範如何成為一個可被信賴、可被依靠的人。
給忙碌職場人的實務提醒
Bailey 並非呼籲大家放棄事業,而是呼籲重新排序與平衡。具體而言,他建議:在日程裡為家人保留不可動搖的時段、在重要時刻保持情感在場、並把「如何做一個可用的父母/伴侶」列入長期目標。對香港這個快節奏社會,這些做法可以減少遺憾、增加家庭的心理安全感。
重新定義成功
在他的觀點裡,成功不應只是財務或頭銜的累積,而應囊括「關係的質量」。有房、有車、有名聲,若無法在需要時回應家人的情感,這些只是空殼。Bailey 的訊息提醒香港人:把「做一個對家人可用的人」納入成功的定義,才是真正能讓人成熟與安定的成就。
最後的提醒
工作與家庭並非零和遊戲;刻意的時間管理、情感可用性與以身作則,能把職業成功轉化為家庭內的穩定力量。Bailey 的核心主張是:若要成為真正的贏家,就要在培養事業的同時,守護那些會在你人生最脆弱時依然站在你身旁的人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tbeAvRIzN0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