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?► Gary Vaynerchuk 加里·維納查克
加里·維納查克在這段談話中挑戰了「鍵盤批評」與空談變革的文化,並提出一套極具香港實用感的行動哲學:比起抱怨世界,真正能改變世界的是角度、行動與以善為本的影響力。他的訊息既直接又務實,適合正思索創業、職場發展或公民參與的香港讀者反思與採納。
少抱怨,多做事
加里直言,網上有大量「鍵盤激進分子」會不停發文批評世界應該如何改變,卻少有人真正去做。他認為抱怨源於觀點與責任感的缺失;真正的力量來自於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的事上,而不是不停指責別人或系統。
觀點決定幸福與影響力
在他看來,個人的幸福與積極影響力根本來自「視角」。如果一個人天生帶著悲觀的基因,他便會看到世界的缺陷並被打敗;相反,擁有樂觀基因的人會看到機會並採取行動。這對香港這類快節奏、競爭激烈的城市尤其重要:同樣的現實,不同的角度,結果截然不同。
聚焦強項,不糾結弱點
加里鼓勵人們先認清並放大自己的強項,然後用別人的長處去補足自己不擅長的地方。他認為社會太常要求個人「修復缺陷」,而忽略了把資源投入到能放大的優勢上。對香港的年輕創業者或職場人而言,這是一個可立即採用的策略:把時間與精力投在自己最有機會突圍的能力上。
以善為本,重新定義成功
他反對把史蒂夫.喬布斯式的「成功敘事」浪漫化——即成就大業但犧牲人際關係或員工福祉。他更想創造一種新敘事:能造就巨量商業影響力的同時,也以「善良」為基調。加里希望年輕一代不再崇拜只會成功卻不擇手段的企業家,而是把「以善為本的領導」作為值得模仿的榜樣。這個觀點與香港近年對企業社會責任與員工文化的討論相呼應。
教育孩子成為好人,比名與利重要
面對下一代,加里強調父母應把「仁慈與正確的價值觀」灌輸給孩子,而不是把全部焦點放在名校、名牌或短期成就。他認為真正的遺產,是孩子長大後仍保持善良與責任感,能用能力回饋社會。對很多在教育與升學壓力下掙扎的香港家庭,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提醒。
實用訴求——把影響力具體化
加里並非只談理想,他也給出具體願景:希望激發偏遠城市或普通年輕人建立巨大的公司、創造就業,同時把「善良」寫進企業文化中。他主張以實際的建設行為(例如創業、僱用、培訓)去建立長久的正面影響,而非僅靠口號或短暫的宣傳活動。
最後的思考
加里的核心提醒很簡單:別只當鍵盤上的評論家,先問自己能做什麼;別把成功等同於冷冰冰的數字,真正的影響力來自如何對待人與社會;別怕把善良當作策略,它既能建立持久的信任,也能塑造不同於以往的「偉大」。對香港人來說,這套結合實務與倫理的觀點,既可用於個人職涯規劃,也可成為企業與社群行動的檢視標準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9sSJytzIhs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