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bert Kiyosaki:為什麼拼了命地存錢,卻只會讓你越來越窮?

努力工作、存錢,不再是出路

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作者羅伯特·清崎指出,傳統的理財觀念早已過時。學校教我們「努力工作、存錢、還清債務」,但這套思維只會讓人被體制困住。他直言:「錢早已不是真實的東西,政府可以無限印鈔。當他們印得比你賺得快,你再努力也追不上。」

清崎認為,所謂「勤儉致富」是上一個時代的神話。通脹讓儲蓄不斷貶值,而金融體系早就不再公平。真正的關鍵不在「多努力」,而在於「懂規則」——特別是關於稅收與債務的規則。

金融教育的本質:理解現金流,而不是考高分

他指出,傳統教育教孩子避錯、拿A、聽話;但真正的財商教育,反而是要敢於犯錯、學習風險管理。「軍事教育會模擬失敗、學習重來,但學校教育只怕出錯。」這讓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敢嘗試投資或創業,只會乖乖地成為打工族。

窮人以為「房子是資產」,其實那是負債

清崎提出一個簡單但顛覆性的概念:

「資產,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;負債,是把錢從你口袋拿走的東西。」

很多人以為「自住房」是資產,卻忽略了房貸、稅款與維修的現金流出。真正的資產,是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項目——例如出租物業、企業股權或能帶來收入的投資。清崎本人擁有超過 7000 間出租物業,每月產生現金流,而非單靠薪水。

富人不逃稅,他們「用稅法致富」

清崎強調,稅法並非偏袒富人,而是獎勵懂得創造價值的人。開公司、投資房地產、創造就業,都能合法節稅。「麥當勞不是賣漢堡的公司,而是擁有大量房地產的企業。」他指出,真正的財富來自於理解制度,而不是抱怨不公平。

你以為的安全,其實才是最大的風險

多數人覺得有穩定工作、按時繳稅、存錢最安全,但清崎認為:「最大的風險,就是以為那樣沒有風險。」當政府不斷印鈔、物價上漲、貨幣貶值,單靠存錢只會讓購買力越來越低。他提醒:「學會讓錢為你工作,比你為錢拼命更重要。」

改變思維,從「努力賺錢」變成「學會理財」

清崎的核心信息很簡單:停止盲目努力,開始有策略地學習。真正的自由不是高薪,而是懂得讓現金流自動循環。別再為錢工作,讓錢開始為你工作,才是通往財務自由的唯一道路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dWLFOpgfXY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