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不被憤怒情緒綁架? 猶太拉比的智慧 - Rabbi Dr. Abraham Twerski
一、憤怒有三個階段
Rabbi Dr. Abraham Twerski 指出,憤怒並非單一情緒,而是包含三個階段:
1. 憤怒的感覺:當有人激怒我們時,情緒自然被觸發,這是生理反應,無法完全避免。
2. 憤怒的反應:我們選擇如何回應,是走開、反擊還是冷靜?這是可以控制的部分。
3. 懸掛在憤怒上的時間:也就是「怨恨」。有些人一氣就是幾分鐘,有些人卻抱怨數年。這一階段決定了憤怒對人生的破壞力。
他強調,我們或許無法控制憤怒的出現,但能選擇如何反應、以及要憤怒多久。
二、從「可憐」而非「憤怒」的角度看待他人
他回憶父親的一句話:「他做的是如此愚蠢,如果他知道那麼愚蠢,他就不會那樣做。」
這句話教他以「同情」取代「憤怒」。當你覺得對方的行為可笑或可悲,而非可恨,怒氣自然消散。憤怒與憐憫無法同時存在,選擇理解,就能中止惡性循環。
三、怨恨是讓別人免費住進你的腦海
Twerski 提到一個來自匿名戒酒會(AA)的智慧:「懷有怨恨,就是讓你討厭的人在你腦中免費租房。」
他笑說自己不願成為這樣的人,因此學會釋放不滿。持續的怨恨只會讓對方繼續「控制」你,而放下憤怒,是重新奪回內在主權的方式。
四、用「憤怒日記」鍛鍊自控力
他建議每天寫「憤怒日記」:
· 今天什麼事情激怒了我?
· 我當時如何反應?
· 事後回看,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?
這樣的練習能讓我們逐步提高自我覺察,在面對挑釁時更從容。真正的修養不是不發怒,而是能「帶著理智」地面對憤怒。
YouTube 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Hz2oyIQ98E
YouTube 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