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才算是作弊的人生? ► 一個像電影般的真實故事

一、從「錯誤分數」開始的傳奇
一名美國少年在高中三年級時參加 SAT 測驗,意外拿到 1600 分滿分中的 1480 分
他和母親都難以置信,母親懷疑他作弊,但他堅稱自己沒有。
這次「高分」改變了他對自己的看法——他突然相信自己其實是個聰明人。
於是,他開始努力上課、遠離壞朋友、積極參與學習。老師也因此對他改觀,認為他是被誤判的學生。
這份信念推動他一路進入大學、事業成功,最終成為《Success》雜誌上報導的知名企業家。

二、12年後揭曉的真相
多年後,他收到普林斯頓大學寄來的信,內容指出當年 SAT 系統出現錯誤,
13 名考生被誤發了他人的成績單——他的實際分數只有 740 分
他說:「人們以為我的人生在拿到 1480 分時改變了,
但事實上,我的人生是在我開始『行動得像拿到 1480 分的人』時改變的。」

三、關鍵啟示:改變不是來自過去,而是行動
Trevor Moawad 的父親透過這個故事告訴他:
「不是你的過去決定你,而是你對未來的行動方式決定你。」
過去的經歷是真實的,但它並不具預測性。
唯有當你重複舊有行為時,過去才會繼續主宰你。
就像汽車一樣——若一直倒退,就無法前進;只有切換到「中立」並重新加速,才能換方向。

四、學會「不負面」比「強迫積極」更重要
Trevor 補充說,他父親從小教他:「人生不是要假裝積極,而是要學會不陷入負面思考。」
當我們能停止讓消極思想佔據內心時,自然會創造出正向的力量與改變的空間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bLoyH_6hDk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