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菲特的致富哲學「棒球理論」 ► 為什麼大多數人投資都不賺錢?
一、投資不是頻繁出手,而是等待「甜蜜區」
沃倫·巴菲特引用棒球選手泰德·威廉斯(Ted Williams)的名言,解釋投資的關鍵在於「選球」——而非「揮棒次數」。
威廉斯將好球區分成77個格子,他說如果只揮擊「甜蜜區」的球,他的打擊率可達到0.400;
但若勉強揮擊邊緣的球,成績會降至0.230。
巴菲特說,投資世界最大的優勢在於:沒人會強迫你出手。
你可以等,等到那個真正理解的企業、合理的價格,才揮棒。
二、少而精的投資決定勝過頻繁操作
巴菲特曾對學生說:「如果你一生只有20次投資機會卡,你會變得非常富有。」
因為當機會有限時,你會迫使自己深思熟慮,每一擊都要值得。
他強調,致富並不需要100次正確決定,只要四、五次真正重大的好決策,就能成就一生財富。
而失敗者往往在於出手太多、太急、太隨意。
三、專注自己理解的領域
他回憶與比爾·蓋茨的對話,蓋茨勸他用電腦投資,但巴菲特回答:「我只需要了解我懂的那一個股票。」
他從不追逐熱門題材,也不強迫自己去理解不熟悉的行業。
「我不需要對所有公司都有看法,只要在我理解的範圍內做出好選擇就足夠。」
這種「能力圈」原則,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核心。
四、投資應該像經營長久的生意
巴菲特舉例說,可口可樂自1886年以來每天售出約18億份飲品,
假設每份獲利一分錢,一年就能帶來60億美元以上的利潤。
「這就是我喜歡的投資——能長期穩定創造價值、且易於理解的生意。」
相比之下,投機或追逐短期熱潮的投資者,往往錯過了真正能複利增長的機會。
五、成功投資的本質:理性與耐心
巴菲特總結說,他的成功來自於理性思考與長期等待。
他不需要預測每個企業的未來,只需確定少數幾個自己理解的生意,並長期持有。
這種「棒球理論」提醒我們:投資不是比誰動作快,而是比誰能忍耐、能專注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AMiemNe2fk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