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留給自己的時間剩多少? ► Jesse Itzler

一、重新計算「見面的次數」
Jesse Itzler 用一個真實例子提醒我們:如果父母年過七十,你一年只見他們兩次,而他們可能再活八年,那麼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實際只剩下「十六次」。
當我們從「次數」而非「年數」來看待關係,就會明白時光的寶貴與有限,從而激發出強烈的行動與珍惜感。

二、時間帶來緊迫感與清晰度
當我們陷入日常例行公事,很容易覺得時間還有很多。但事實上,人生可能只剩「二十八個夏天」。
他指出,真正理解時間有限,會帶來緊迫感,讓你不再拖延,不再害怕嘗試,因為一百年後無人會在意你的顧慮。這不是沮喪,而是一種「行動的覺醒」。

三、把真正重要的事擺上桌面
Jesse 分享自己在 50 歲生日時的感悟:與其複製年輕時的派對,不如反思「過去 25 年你最享受的是什麼?和誰在一起最開心?」
答案是旅行、家人、摯友與實踐夢想。於是,他決定將「這些最重要的事」放在生命接下來的 25 年裡,刻意安排,主動實踐。

四、每天睡前的提醒
他說自己每天晚上躺在枕頭上都會告訴自己:「今天盡力最大化每一天。」
這樣的死亡意識不是悲觀,而是讓你活得更專注、更真誠,把時間真正留給自己,把其他留給時間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gfg03thv7M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