喬登·彼得森:為什麼只有1%的人最富有?

財富分配的不平等是自然規律

彼得森指出,無論在哪個社會,財富都會呈現極度不平均的分配現象。這不是腐敗的結果,而是一種自然法則。早在19世紀末,經濟學家帕累托(Vilfredo Pareto)就發現了這種分佈規律,也就是所謂的「二八法則」:少數人掌握多數資源。

1%不等於特權,而是價值交換的結果

很多人認為「前1%」象徵不公,但彼得森解釋,這些人能夠獲得巨額回報,並不是因為社會給他們獎勵,而是因為他們創造了其他人願意付費的價值。社會不是在「獎勵」他們,而是在「請他們繼續」做出對大眾有益的創新和貢獻。

偉大的創造者推動人類前進

彼得森舉例說,像馬斯克這樣的人,不僅僅是「有錢」,而是憑藉自身的創意和行動,推動整個人類的科技與未來:

· 研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,探索太空殖民;

· 推動新能源車,嘗試消滅化石燃料車輛;

· 建立新一代電池與能源網絡,改變全球運輸和能源格局。

這樣的人,也許應該比現有的財富再多十倍,因為他們創造的不僅是個人利益,而是全人類的進步。

對財富應有的態度:少些嫉妒,多些感激

當然,確實有一些富豪只是紙醉金迷,沒有實際貢獻。但更多成功人士,如喬布斯、比爾·蓋茨,帶來了改變世界的工具與平台。與其嫉妒,不如心懷感激,因為他們的創造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生活。

財富集中不是社會腐敗的唯一證據,而是價值交換的自然結果。當我們看到真正用財富推動人類進步的人時,應該少些怨恨,多些欣賞與感激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yEqc5-iCQA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