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r. Amishi Jha:人為什麼會分心?專家教你保持「雷射光束」般的專注力
大腦天生容易分心
神經科學家 Dr. Amishi Jha 解釋,人類大腦的特性之一,就是很容易分心。這並非意志力薄弱,而是因為「注意力」本身是一種極度耗能的腦部活動。長時間強迫自己專注,反而會感到疲憊與崩潰。
手電筒比喻:聚焦的力量
她以「手電筒」作比喻:無論光束照在哪裡,你就能獲得那部分的細節資訊,其他一切則變得模糊。專注力正是如此,當我們把心神集中於某件事時,大腦會強化相關訊息,並主動壓制外界干擾。但這種聚焦不僅能作用於外部世界,也能作用於內在,例如回想昨晚的晚餐,就是將「注意力手電筒」照進記憶中。
泛光燈模式:時刻保持警覺
除了聚焦,大腦還有「泛光燈模式」。這是一種廣泛而敏銳的狀態,讓我們即時感知環境中的異常,例如駕駛時看到閃爍的警示燈,立刻意識到要小心。這種模式能快速提醒我們將焦點轉向重要的新訊息。
執行控制:像雜耍般的平衡
第三個系統是「執行控制」,就像雜耍表演一樣,需要同時讓多個球維持在空中。它負責協調不同任務,保持節奏,確保大方向不偏離。不過,三個系統彼此之間經常競爭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難以同時兼顧多任務。
專注不是多工,而是少切換
Jha 強調,多工其實是個迷思,正確的說法應是「任務切換」。每次切換注意力,大腦都要付出額外能量,不斷轉換只會拖慢效率。因此,如果想要進行深度工作,最重要的不是「拼命集中」,而是「減少不必要的切換」,讓大腦的手電筒專心照在最該被完成的事上。
對香港讀者的啟發
在香港這種節奏緊湊、資訊轟炸的環境中,分心幾乎是常態。但只要理解大腦運作原理,學會在該聚焦時拉回注意、在需要時放寬感知,我們就能像「雷射光束」般,把專注力用在最關鍵的地方。這不是壓迫,而是聰明地駕馭自己的心智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mvSxppayTI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