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德魯.休伯曼博士:為什麼你總會在大喜之後感到失落?
獎勵之後的「多巴胺低谷」
神經科學家安德魯.休伯曼(Dr. Andrew Huberman)解釋,我們的大腦在獲得勝利或完成目標時,會釋放大量多巴胺,帶來強烈的快感。然而,這種高峰過後,大腦的多巴胺基線會暫時下降,讓人感到空虛與失落。這就是為什麼即使達成大成就,很多人反而會陷入低潮。
追求比慶祝更重要
休伯曼指出,真正危險的是「把多巴胺過度綁定在結果上」。當你過度依賴「慶祝勝利」來獲取快感,反而會讓你更快陷入低谷。相比之下,把多巴胺附著於「追求的過程」而非「結果本身」,才能讓你保持長久的動力與熱情。
學會內化慶祝,避免崩潰
他提醒,聰明的人懂得在成功後「低調慶祝」,並讓身體與情緒慢慢重置。這並不是壓抑喜悅,而是避免躁狂式的過度興奮,讓多巴胺系統自然恢復平衡。否則,若馬上投入下一場追逐,可能會導致大腦長期停留在「痛苦的一端」,逐漸失去動力。
成功的關鍵在於持續循環
休伯曼以運動員、學者或音樂家為例,他們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高水準,不是因為一次勝利,而是懂得把「動力」綁定於持續的練習與進步。換言之,真正的關鍵在於:不要把獎勵當作終點,而是將其視為下一次努力的起點。
讓快樂來自「過程」而非「結果」
對香港讀者而言,這是一個重要提醒:無論是工作升職、考試成功,還是人生大事,短暫的喜悅後難免會有落差。如果能學會把重心放在「持續成長的過程」而非「單一結果」,你就能避免在大喜之後陷入失落,並持續保持激情與動力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l2JgmQnkOA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