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患上憂鬱症? ── Dr. Anna Lembke 安娜・倫伯克博士

最富有的國家反而最痛苦

安娜・倫伯克博士指出,現代世界正出現一個悖論:愈是富裕的國家,自殺率、焦慮症、憂鬱症與慢性身體疼痛反而愈高。多項調查與研究一致顯示,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痛苦,這背後牽涉到大腦對「快樂」與「痛苦」的運作機制。

大腦的「快樂—痛苦」平衡

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顯示,大腦處理愉悅與痛苦的區域其實相同,兩者像天秤一樣保持平衡。當我們攝取讓人快樂的物質或行為(例如酒精、甜食、電子遊戲),多巴胺大量釋放,天秤便傾向愉悅的一側。但這只是暫時的,大腦隨後會啟動「對手反應」,反向傾斜到痛苦的一側,以恢復平衡。愈頻繁接觸高刺激行為,這種反應愈強烈,快樂的時間愈短、痛苦的反撲愈長。

高度刺激世界造成惡性循環

現代人被「隨手可得的高獎勵刺激」包圍:網絡遊戲、社交媒體、外送美食、強效藥物……多巴胺的轟炸遠超過原始大腦設計的承受範圍,導致慢性焦慮、失眠、情緒低落,甚至演變成憂鬱症。許多人因情緒不佳而尋求更多快樂刺激,卻讓天秤更傾斜,形成惡性循環。

走出憂鬱的第一步

安娜博士在臨床經驗中發現,協助患者暫時戒除「感覺良好的物質與行為」是一個關鍵步驟,讓大腦的快樂—痛苦平衡逐漸回復穩態。雖然短期內會感到不適,但這能減少焦慮與抑鬱的根源,幫助人們重新獲得穩定的情緒與生活。

YouTube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7Hr12OcIX8&t=1s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