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提高幸福感?怎樣做才能讓自己感覺幸福滿滿?

── Vanessa Van Edwards 凡妮莎愛德華茲

習得性無助與幸福感的關聯

凡妮莎引用心理學家馬丁·塞利格曼的「習得性無助」研究,指出許多人在成長過程或挫折經歷中學會了「無法改變現狀」,於是放棄尋找快樂的方法。即使環境已經改善,他們仍留在「受困的墊子」上,不知道自己其實能選擇幸福。

幸福的來源:小而日常的時刻

她強調,幸福並不是每年一次的大旅行或重大事件,而是每天小小的快樂片段。例如:一杯熱咖啡、欣賞窗外的風景、完成洗衣後的滿足感。這些瞬間看似微小,卻是構成「幸福感」的真實來源。

她建議人們做一個「幸福圖表」:

1. 列出自己日常進行的各種事情。

2. 給每件事在「幸福感」上打分。

3. 計算自己一天有多少時間花在高分的活動上。
透過這樣的「快樂數學」,可以更清楚地安排生活,增加幸福時刻的比例。

把不快樂的時刻轉化為幸福

凡妮莎分享了一個「感恩圖騰」的小技巧:
她發現自己總是在紅燈前感到焦躁,甚至會開始懷疑人生。後來,她把紅燈變成「感恩時刻」,每次停下來都列舉自己感激的事物。這樣一來,本來充滿抱怨的片刻,轉化成讓她幸福感提升的時刻。

重點啟示

· 幸福可以學習:不要困在過去的「無助模式」中。

· 日常小事才是幸福的主體:與其期待大事件,不如堆疊小小快樂。

· 主動改寫負面時刻:把煩躁的瞬間變成練習感恩的機會。

幸福並不是外界給予的禮物,而是一種透過「選擇專注」「累積小事」「練習感恩」逐步培養的日常習慣。

YouTube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-Iv5-XDkJ4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