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克服「社交焦慮」?其實你只需要這樣做 ─ Dr. Jordan B. Peterson 喬登·彼得森

社交焦慮的內心迴圈

許多人在社交場合會出現強烈不安:心跳加速、流汗、腦中不斷冒出「我看起來很蠢嗎?」「別人是不是在笑我?」這些想法讓人過度內在聚焦,陷入無止境的自我審視。結果越想停止,焦慮反而越加劇,就像被困在「白象效應」中——越告訴自己不要想,越難控制。

把注意力從自己轉向他人

彼得森教授指出,走出焦慮的關鍵在於「把注意力移到外在」。別再糾結於自己的表現,而是專心觀察對方。眼神交流是最有效的工具:當你專注於與對方互動時,大腦自動啟動熟悉的社交機制,對話會自然流暢,焦慮感也會隨之下降。

學會與個體對話,而非與群體對話

在面對一群人時,不要試圖同時對所有人說話,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其中的一個人身上。專注於一對一的交流,再把訊息「廣播」給整個群體。這樣能避免陷入「我被所有人盯著」的錯覺,也能減少社交壓力。

克服焦慮的真正方法

社交焦慮並非無法根治,而是需要改變專注的方向。當我們從「自我監控」轉向「關注他人」,不但能減少尷尬,還能展現自然的自信。學會用眼神和注意力與人連結,才是打破社交焦慮的關鍵一步。

YouTube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0QFfClIXEc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