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應該思考如何害人?► 這是查理·芒格的智慧 - Charlie Munger
查理·芒格教我們一個簡單卻強大的思考工具:反轉思考(invert)。不是要真的想傷害別人,而是透過思考「如何造成失敗/傷害」來反推出「如何避免」——從反面把問題拆解得更清楚、更實用。以下把影片要點整理成可立刻上手的方法與應用範例,幫你把芒格的智慧用到生活、工作和決策上。
什麼是反轉思考?
反轉思考就是把原本要解決的目標倒過來問:
與其問「我要怎樣才能成功?」,不如問「有哪些做法會讓我失敗?」或「什麼會把這件事搞砸?」
當你把注意力放在可能的失誤、陷阱與傷害上時,往往更容易找出具體、可操作的防範措施。
為什麼反轉比正向思考更實用?
· 避免盲點:人們常被正向期望蒙蔽,忽略風險或容易犯的錯。從反面找出錯誤能揭露盲區。
· 簡化問題:列出“如何搞砸”的清單,比去列出所有成功要素往往更直接、具體。
· 適用範圍廣:不只是戰略與投資,個人習慣、健康、人際、產品設計都能用。
影片中的兩個經典例子
1. 二戰氣象學家(飛行員):要保護飛行員,就先想「如何最容易殺死飛行員?」結果找出容易導致墜機的情況,然後針對這些情況做防範與修正。
2. 若想傷害一個國家要怎麼做:反向推理出最脆弱、最容易被攻擊的環節,然後將這些發現用來加固防護。
如何實際運用反轉思考(四步法)
1. 正面定義目標:先寫出你真正想達成的結果(例如:「我要把產品做得更受歡迎」)。
2. 反向提問:把目標反過來問:「我如何最容易讓這個產品失敗?」「什麼會讓客戶憤怒或流失?」
3. 列出所有失敗模式:不用自我審查,盡量列出各種可能的錯誤、疏忽、誤判與外部風險。
4. 設計防範措施:針對每一條失敗模式,寫下具體避免或緩解的策略,然後把這些策略併入原本計劃中。
實務範例(快速應用)
· 職涯/面試:別只想「如何表現最好」,也想「哪些行為會讓我被淘汰?」(準備避免遲到、回答含糊、缺乏具體成果)
· 創業/產品:除了列優勢,先找出會導致用戶大量流失的原因(差勁的客服、安全漏洞、不穩定系統),優先修好這些。
· 投資:不是只想「找到多贏標的」,也列出「哪些情況會讓我賠大錢?」並設停損或避險。
· 人際關係:想維持關係之前,先想「哪些話或行為會讓對方關閉或疏遠?」從而調整互動方式。
常見誤區與提醒
· 反轉不是消極或只會找毛病;它是為了更好地設計成功路徑。
· 別只列出失敗模式後放著不管——最關鍵的是把對應的預防/修正措施落實。
· 避免陷入過度防衛或恐懼決策:反轉要用來清除盲點,不是讓你停步不前。
芒格的反轉法看似簡單,但在複雜問題上非常有效:把你想達到的目標「倒過來想」,系統化找出會把事情搞砸的原因,然後針對性地修補。這個技巧能讓決策更謹慎、計畫更健全,也能省下事後修補的大量成本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HQvDgW6-NY 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