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吸引力法則」在神經科學上有根據嗎?► 聽聽神經科學家怎麼說.. - Dr. Tara Swart
吸引力法則與神經科學的關聯
Dr. Tara Swart 認為,「吸引力法則」並非如坊間所說,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自動吸引事物,而是與我們的大腦與行為模式相關。她指出,這其實更像是一種「認知科學」與「神經科學」的現象:當你設定目標並持續聚焦於它,大腦會調整行為與決策,讓你更容易走向那個方向。
願景板 vs. 動作板
Tara Swart 認同「願景板」(vision board)的概念,但她更偏好稱之為「動作板」(action board)。原因在於,僅僅寫下或想像是不夠的,還需要實際行動來促成結果。大腦的獎勵與動機系統會在你行動時被激活,這才真正「吸引」到你想要的東西。
先成為自己想遇見的人
她強調,如果你列出理想伴侶的條件,就必須先檢視自己是否擁有這些特質。
· 你希望對方健康、守紀律,自己是否也做到?
· 你想吸引優秀的人,自己是否也在成長?
大腦與行為會「對齊」你的信念與行為水平,這才是真正的吸引力。
專注於「能提供什麼」而非「能得到什麼」
Tara Swart 指出,很多人只專注於「我想要什麼」,卻忽略「我能提供什麼」。而研究顯示,專注於自己能帶給他人的價值,反而更容易得到自己渴望的人與事物,因為你不只是「期待」,更是在實際創造連結與吸引力。
YouTube來源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f8Vr4NhDaM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