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才算「活在當下」? ► 大多數人都理解錯誤了.. - Dr. Anna Lembke 安娜·倫伯克博士

1. 「活在當下」不是一味追求快樂

1. Anna Lembke 分享,她在大學遇到一些「禪修」人士,常說“要在此刻、要活在當下”。

2. 當時她不理解,因為當她感到痛苦、焦慮或討厭現狀時,並不想“在此刻”

3. 後來她才明白,活在當下並不是讓自己一直開心,而是:

在任何情緒或體驗里,包括不適、痛苦、焦慮,都能全然接受與面對。

2. 接受不適感,才能真正「在場」

1. 「活在當下」的關鍵轉變:

1. 不是控制當下的感受、讓它變好;

2. 而是不逃避、不壓抑,去“轉身面對”那些不舒服的感受

2. 當你不再等待「獎勵」或「好事」來臨,反而能在當下找到平靜。

3. 這是一種「放下期待」的狀態:

即使此刻不好,我也可以接受它。

3. 現代文化的誤區

1. 當今文化強調“我們應該一直快樂”,認為只要安排好生活、完成目標,就應當“過得很棒”。

2. Anna Lembke 引用佛陀:

1. 生命本質上就是“苦”(不安、無常、不適)。

2. 誠實地承認、與這種“常態的不安”同在,反而是一種解放。

4. 個人經歷:從抗拒到釋放

1. 她分享失去孩子的經歷:起初拼命想“消除”痛苦,透過治療、努力去“修復自己”。

2. 直到有一天她說:

“我這一生都將帶著這種痛苦,它不會消失。”

3. 在那一刻,她感到從痛苦中獲得瞭解脫——因為不再抗拒它,終於真正“活在當下”。

YouTube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FZNmJ6NIcE
YouTube專欄:智慧麵包

 

 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