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現代的孩子越來越脆弱?父母忽略了什麼?► 聽聽精神分析師怎麼說 - Erica Komisar 艾瑞卡・柯米薩

兒童心理健康的警訊

在美國,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會在童年時期崩潰,表現為焦慮、抑鬱、多動症、行為問題,甚至自殺傾向。在英國則是六分之一,而全球平均數字同樣接近五分之一。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比例,也揭示了現代社會的兒童精神健康危機。

優先順序的錯置

精神分析師 Erica Komisar 指出,問題的根源在於現代父母的優先順序。許多父母將職業發展、個人慾望和娛樂置於首位,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。當孩子長期感受不到被重視和陪伴時,他們的情緒與心理就容易崩潰。

醫療方式的局限

當前的心理保健系統更像是「切草」——只是暫時壓制症狀,而非從根源解決。孩子們往往被過早地依賴藥物控制情緒,或接受 CBT(認知行為治療),但這些方法大多屬於「疼痛管理」,並沒有真正觸及問題的起源。

情緒調節的起點

那麼,情緒調節究竟從何而來?Komisar 認為,關鍵在於早期的親子依附關係。從嬰兒時期開始,主要依附人物(通常是母親)若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或投入不足,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,導致在面對壓力與逆境時難以展現韌性。

專家的臨床觀察

在三十多年的心理分析與社會工作實踐中,Komisar 發現:那些最早出現嚴重心理疾病並需要用藥的孩子,往往來自母親在生活中最缺席的家庭。這種依戀的缺口,正是造成孩子脆弱的根源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7hKN7CSSY4
YouTube專欄: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