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逃反應 (Fight-or-Flight)|你的困境可能只是因為防禦過度

原始本能,現代困境
你是否曾在壓力下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全身僵硬,甚至腦袋一片空白?這並不是懦弱或失敗,而是大腦最古老的保護程式——戰逃反應。原本它幫助人類在荒野裡對抗猛獸、躲避危險,但在現代,這套反應卻常常在工作壓力、感情衝突,甚至自我懷疑時被誤觸,讓我們陷入無形的牢籠。

4F 反應:戰、逃、僵、討好
心理學指出,人的防禦並不止於「戰」與「逃」。除了憤怒對抗與逃避麻痺,還有「僵住」與「討好」:

· 戰鬥:用怒火掩蓋恐懼,看似強大,其實內心脆弱。

· 逃跑:用拖延、計畫或娛樂迴避真相,暫時安慰卻更空虛。

· 僵住:像被冰封般麻木,失去語言與行動能力。

· 討好:壓抑自我、迎合他人,以換取短暫的安全感。

這些反應本是求生工具,但當它們過度敏感,就會變成壓抑自由的枷鎖。

防禦背後的故事
一位高管林浩,總是以憤怒掩飾內心的不安;學生小雅,因害怕失敗而不斷拖延;阿明,童年經歷爭吵,習慣用沉默凍結情緒;小文,從小被忽視,長大後透過討好換取愛。這些行為的起點,往往藏在未被理解的童年經歷與潛在創傷中。

覺察與改變的可能
你不是你的防禦機制。它們只是大腦的自動程式,提醒你曾經受過傷。改變並不是消滅它們,而是學會:

· 覺察:當憤怒、拖延、麻木或討好出現時,停下來,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。

· 接納:對自己說「我看見你了」,理解這是曾經的生存策略。

· 改變:在反應與行動之間插入選擇,嘗試小小的突破。

· 和解:與過去的自己擁抱,帶著傷痕繼續前行。

自由,在防禦之外
戰逃反應提醒我們:人類並不脆弱,而是擁有選擇的力量。當壓力來襲時,不必被古老的本能綁架,你可以停下來、深呼吸,問自己:「這個反應真的在保護我嗎?」答案或許會帶你走向真正的自由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4zSqLhzcxs
YouTube專欄:超級語錄-Quotes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