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子理論|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隻猴子,它不停地尖叫、抱怨、索要關注,直到你學會如何馴服它
你肩上的猴子
心理學中的「猴子理論」提醒我們,很多時候壓在身上的責任並不屬於自己,而是他人情緒、期待與壓力的投射。當你總是替別人背負,漸漸就會把自己活成一座「免費情緒中轉站」,失去邊界與自由。
過度責任感的陷阱
許多人不敢拒絕,總害怕「如果我不幫,就不被需要」。這種焦慮源自童年的心理印記:當順從才換來接納,你便誤以為「有用=有價值」。於是,你背上了一隻又一隻猴子,直到被壓得喘不過氣。
如何馴服那隻猴子
1. 覺察:在自動回應前,先停下來問自己──我願意嗎?這是我的責任嗎?
2. 命名:為猴子取個名字,當它尖叫時告訴自己──我聽見了,但不打算照做。
3. 回歸:把不屬於你的任務還回去,勇敢說「這不是我的責任」。
4. 鞏固:透過記錄與練習,重建邊界,讓猴子不再主導你的人生。
真正的成熟
成熟不是背負更多,而是清醒地分辨──哪些該承擔,哪些不必。你可以在乎別人,但不必為所有人犧牲。當你學會把猴子還回去,肩膀才真正屬於自己,你也才能活得乾淨、鬆弛而自洽。
YouTube來源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ldAlt5Dt0o
YouTube專欄:超級語錄-Quo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