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等了又等》——時間流轉,愛仍不散
在陳潔儀的音樂世界裡,〈等了又等〉是一首充滿靜默力量的情歌。
它不煽情、不激昂,卻用最柔軟的語氣,唱出愛情裡最深的孤單——那種不被回應、卻仍願意等待的堅定。
這首歌的美,在於它的節制與真誠;每個字、每個音符都像是在時間中慢慢沉澱,化為愛的回聲。
「但願栽花可以忘掉傷感」
開場一句,已道出整首歌的基調——一種想忘卻卻忘不了的思念。
古倩敏的詞帶有文學氣質,以自然意象(花、季節、塵)映照人的情感變化。
她寫的不是絕望,而是一種被愛滲透的孤獨:「季節變遷了,始終不改我心。」
即使世界在改變,她仍選擇停留,這種靜默的堅持,是愛情最動人的部分。
「時日秒秒細緻像塵,仍為你記錄了在何年何月與日」這一句極具詩意,將等待的漫長具體化。
愛人離開後,她仍細數著時間,仿佛愛情尚在,只是轉化成無形的陪伴。
「愛著你、掛念你、渴望你」
副歌的重複,是一種溫柔的催眠。
「花也哭,花亦笑,似在說無望也不要緊。」這句看似天真,卻蘊含強大的情感哲學。
愛的價值不在於結果,而在於那份「不放棄相信」的信念。
陳潔儀的演繹極為出色——她不哭不喊,只用一種平靜的語氣唱出深層的感情。
她的聲音乾淨透明,像一面水鏡,將歌詞裡的寂寞映得更深。
那份「無望也不要緊」的平和,是成熟後對愛的一種體諒。
「我願意,有日會,一覺甦醒這夢會變真」
這一段是全曲最具情感張力的地方。
那是一種近乎天真的盼望——明知愛人未必會回來,仍願在夢中相信。
這份「願意」其實是愛最純粹的模樣。它不是占有,而是給予。
陳潔儀唱到這裡,聲音微微提亮,像光線穿過雲層。
她讓這首歌不止於悲傷,而有一種重生的溫柔。
等待,不再只是痛苦,而是一種愛的修行。
關於創作人
Dick Lee 是新加坡著名音樂人、作曲家與表演者,以融合東西文化元素著稱。〈等了又等〉的旋律流暢柔和,帶有典型的八、九十年代東南亞抒情風格,優雅中帶一點古典的細膩。
古倩敏 是香港詞壇的重要女性詞人,她的詞筆清麗而富詩意,擅長以細節描寫女性情感的柔軟與堅韌。〈等了又等〉正是她詞風的代表——簡單、含蓄,卻直抵人心。
陳潔儀(Kit Chan) 的聲音乾淨通透,氣質高雅而真誠。她不以技巧取勝,而是以情感的真實打動人心。這首歌讓人看到她聲音的另一面:溫柔中藏著堅定,理性中帶著愛。
結語
〈等了又等〉是一首寫給時間的情歌,也是一首寫給愛的信仰之歌。
它提醒我們:有些等待不是軟弱,而是一種相信——相信情感的延續,相信生命的溫度。
「你若有日回來,重生多可愛。」
這一句既是願望,也是一種救贖。即使愛人不再歸來,這份等待本身,已讓她成為更柔軟、更完整的人。
愛不一定需要結果,
有時,能夠深深想念一個人,
已是一種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