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也曾相識》——愛過的人,仍留在餘溫裡

在港劇黃金時期,主題曲往往不只是影像的陪襯,而是一種情感的延伸。〈也曾相識〉正是那種能把劇中人心境化為全民記憶的經典。它不誇張,卻誠實地唱出分手後的思念與無奈——那份「已失去,仍記得」的感覺,正是香港情歌最擅長的溫度。


相識過,便不枉此生

歌曲開首:「我倆到底認識過 心底要說話有許多。」這一句平淡直白,卻立刻帶出整首歌的核心情感——那種想說卻不能說、仍想重來卻已太遲的懊悔。潘偉源的詞極具劇場感,每一行都像對話,讓人彷彿看到兩個舊情人在風裡相對而坐,默默回望從前。

「這暖暖眼神一碰 卻要顧及後果」更寫出成年人的節制。愛仍在,但理性早已佔上風。那是一種深情的痛楚——知道不能再開始,卻又放不下那一點溫柔。


分手也是曾經相識過

副歌「懷著千般失望 千般失落 一再去流浪」是一種情感的自我懲罰。旋律起伏流暢,巫啟賢的曲線帶著東南亞抒情風的寬闊,與港式詞語的細膩融合,形成一種極具八十年代氣質的滄桑浪漫。

最動人之處,是那句:「畢竟算是曾經努力過/分手也是曾經相識過。」
這種語氣,既不怨、不怒,也不悲天憫人,而是一種成熟的體諒。愛情的價值,不在於結局圓滿,而在於曾經認真、曾經相遇。潘偉源用最簡單的語言,寫出了愛情最複雜的真相。

這份「雖敗猶榮」的情懷,也是八、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底色: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掙扎的人們,仍願意以尊嚴與溫柔面對失去。


電視劇與歌的共鳴

作為電視劇《午夜太陽》的主題曲,〈也曾相識〉不僅襯托劇中愛情的曲折,更超越劇情本身,成為那個年代的集體回憶。
它延續了港劇主題曲一貫的特質:旋律動聽、情感飽滿、詞句直入人心。即使離開劇集語境,單聽這首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掙扎與餘情。

這正是港式主題曲的魅力——它不是附屬,而是另一種敘事,一種將影像情感化為聲音的延續。


關於創作人

潘偉源 是八、九十年代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詞人之一,擅長以日常語言刻畫深層情感。他的詞語貼地卻詩意,總能讓人產生強烈共鳴。〈也曾相識〉正是他成熟時期的代表。

巫啟賢 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創作歌手,以旋律流暢、情感真摯聞名。他的作品常帶東洋與東南亞抒情色彩,在這首歌中,他以寬廣旋律包裹細膩詞意,使整首歌兼具戲劇感與抒情度。


結語

〈也曾相識〉是一首關於「回望」的歌。它沒有轟烈的結局,只有一份深刻的理解——
有些人,錯過了,就只能學會懷念。
有些愛,結束了,卻仍值得感激。

「分手也是曾經相識過」,這不只是釋懷,更是一種溫柔的尊重。
在人生的旅途中,能真心愛過一次,已經足夠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WMv3lAf4do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