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岡・北派中華「志味館」——一碗“楊飯”的人情與煙火
一家街角裡的中華食堂
日本福岡,自1985年開業的北派中華料理「志味館(Shimikan)」,
藏在商店街裡,四張桌子、一個開朗的兄弟檔。
哥哥宇野先生負責炒鍋、掌勺,
弟弟則忙著調餡、炸雞、畫手寫菜單。
一早9點50分,哥哥推門進店,
開始例行的備料、接外賣電話。
「看見學生來,我總會問:每天都有去上課嗎?」
那份關心,像長年燉煮的湯頭一樣溫柔滲入日常。
學生的胃誕生了傳奇——「楊」
店內最有人氣的菜單項目是「楊(Young)」,
這名字聽來神秘,其實是炒飯 × 麻婆豆腐的夢幻組合。
一碗700日圓,辛度可調,加量只要多300。
濃郁的麻婆醬淋在金黃炒飯上,
一口下去,豆瓣的鹹香與蛋香交融。
老客人笑說:「吃了這個就再也回不去。」
「楊」是為了滿足學生食量而誕生的,
卻成了連上班族都無法抗拒的靈魂料理。
忙碌而溫暖的午餐時光
11點準時開店,點餐聲此起彼落——
「來兩份楊!」、「楊加大一份!」
不一會兒鍋裡響起鏗鏘的鐵鏟聲。
除了楊飯,還有:
炒飯、麻婆丼、黑胡椒豬丼 各700日圓
炒麵、皿烏龍 各700日圓
坦坦麵、餃子定食 800日圓
油鍋裡咕嚕作響的炸雞、
爐火上翻滾的麻婆豆腐、
每一道都份量十足、熱氣撲面。
年輕上班族、夜班工人、學生團體輪番進店,
桌邊瀰漫著笑聲與食物香。
平凡中的力量
「工作每天都這麼忙,身體還好嗎?」
「是有點累啦,但看到客人笑,我就不覺得累了。」
哥哥邊說邊繼續炒鍋。
30多年來,兄弟倆幾乎沒停過。
弟弟畫手繪菜單、寫價格,也細心照顧哥哥的健康。
「只要大家還想吃,我們就繼續做。
要是這變成不想做的工作,我們早就放棄了。」
對他們來說,烹飪不只是職業,
更是與人相遇、彼此取暖的方式。
餐後的餘溫
午後兩點,最後一份外帶炒飯出鍋。
收攤後,兄弟倆仍忙著切洋蔥、備晚餐。
一天要用掉三、四十顆洋蔥。
「如果不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,是撐不久的。」
志味館的溫度,來自不變的笑聲與鐵鍋的火光。
那一碗「楊飯」,承載著福岡人對生活最樸實的滿足——
「份量多、價格公道、味道濃郁,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了。」
YouTube專欄名稱:Japanese Noodles Udon Soba Fukuoka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1hgF4IqrKX4